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书丛老蠹鱼
书丛老蠹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46
  • 关注人气:1,3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图说書之四——《东轩吟社画像》

(2010-02-01 23:26:53)
标签:

东轩吟社

费丹旭

汪远孙

沈津

文化

http://s4/middle/4e4a788ag7e8ba75871a3&690

《东轩吟社画像》一卷,清费丹旭绘。清光绪二年(1876)泉唐汪氏振绮堂刻本。一冊。此卷有画像,並记、小传、题词、跋语。光绪元年张炳堃序。

 

      东轩吟社者,钱唐汪远孙及其昆季倡始於道光四年(1824),时乐安居之间暇,文人酬唱,相与讴歌,溫噱为壶觞裙屐之遊,远近名沆响附。十四年(1834),为记当时盛景艺事,费丹旭为之图,黃士珣为之记,当年与是社者七十六人,而貌於图者二十七人。

 http://s5/middle/4e4a788ag7e8bafb3e374&690

      画像为费丹旭所绘,按图原为卷子本,因刻此本,图之背景多捨去。刻本依次为随负花童子度而来者为汪鉽(剑秋)、执葵扇者为庄仲方(芝阶)、背侍女郎者为黄士珣(芗泉)、坐石上填词者为项鸿祚(莲生)、水槛半露二人对坐其中女郎执拂侍者为严杰(鸥盟)、而执卷若问难状者即汪远孙(小米)、据案作画者为费丹旭(晓楼)、倚案观者为高垲(爽泉)、而以手指图若有所商榷者诸嘉乐(秋士)也、坐槃石上者为吳振棫(仲云)、持扇联坐者为夏之盛(松如)、童子捧壶並坐浮大白者为汪阜(觉所)、据石几撚吟髭者为胡敬(书农)、其弟子邹志初(粟园)执诗笺立于后,展笺洛诵者为赵钺(雩门)、童子捧杖坐而听者为龚丽正(阐单改音斋)、小童递诗筒至二人对展诗卷者左为赵学辙(季由)、右为张应昌(仲甫)、坐而琴者为汤贻汾(雨生)、並坐者陈善(扶雅)、侧听者钱师曾(蕙窗)、倚松根抚膝而坐者为汪适孙(又村)、童子捧砚执笔就题者为张廷济(叔未)、持白团扇者为汪迈孙(少洪)、奚童捧诗卷于旁者为汪秉健(小逸)、侍坐而执拂者为释了义、旁坐则吳衡照(子律),计二十七人。又孙同元、梁祖恩、张云璈、姚伊宪、周三燮、李堂六人,见於记中,图则未列。

 http://s1/middle/4e4a788ag730df8349ac0&690

      丹旭,字子苕,号晓楼,浙江乌程布衣。工诗,兼擅六法,又善为人容,尤工仕女。笔墨淡远,秀韵天成,卓然自出杼轴,汤贻汾重之,与之友善。既而学诗於黄士珣、学书於张廷济、高塏。艾年以瘵疾卒,诗词稿经寇难散佚,汪曾唯为搜集,得十之三四,刊《依旧草堂遗稿》一卷行世。

 http://s13/middle/4e4a788ag7e8bb433709c&690

      《画像》绘成后,藏於汪远孙处,光绪元年(1875),远孙从子曾唯(子用)官楚北,此图在行篋中得存。盖因道咸间太平天国战爭,东南沦陷,而钱唐被禍尤酷,旧家名跡,图籍字画,尽付劫灰。子用既善保先物於荒残灭沒之馀,且又完好如初,不仅徵题,再为费氏所绘二十七人搜辑遗亊,属诸可宝(迟菊)各为小传繫於后,以还旧時之盛,以永其传。

 

      施补华跋此《画像》云:「东轩吟社者,钱塘汪小米先生远孙之所倡也。更九年,而乌程费丹旭晓楼为之图,钱塘黄士珣芗泉为之记。又三十四年,先生之从子曾唯出图示予而属题其后。其图所列二十七人里居姓氏详于士珣之记。云东轩者,志其讌集吟咏之地也。盖我朝重熙累洽,至于道光之初,东南数省,岁時丰登,民生给足,世家右族,尤能不亊淫靡,好为文字,友朋之乐。而其时知名之士,承乾嘉诸老之绪论,词章经术,具有原本,寻常觞豆,篇什流播,彬彬可观。先生兄弟,藉祖父馀资,读书好客,倡为吟社,至十馀年,又为世家右族之所未有。」「丹旭、士珣为之图而记之,思传其亊于后世也,然汪氏自寇难之后,家以中落,图中二十七人,老死略尽,今其存者,吳尚书振棫、张舍人应昌二人而已。子用读书好客,诚有先世之风,而力既不逮,今世知名之士,词章经术,亦无有及。二十七人者,上下数十寒暑,世亊变更,家道隆替,人材盛衰而已如此,然后叹区区文字友朋十馀年之乐,如先生所得者。幸生国家平治之时也,今世工画者,多绘兰亭修禊、西园雅集故亊,以慨想昔贤之风流。今东轩吟社衣冠文物之盛,亦岂异羲之、晋卿时哉?吾知百年以后观是图者,慨想国家平治之时,而先生辈风流遗韵与羲之、晋卿並传焉。」

 http://s11/middle/4e4a788ag7e8bbdbd79fa&690

      诸可宝所撰小传,「乃網罗遗闻,咨访故老,各求其逸亊,又旁采《杭郡诗续辑》、《崇雅堂文钞》、《墨林今话》。」是本扉页刻「东轩吟社画像。記傳題跋附。海昌王鸿朗题。」「光绪二年丙子秋八月泉唐汪氏振绮堂开雕。」汪远孙,見陈奐《師友渊源記》。

 

      吟社,诗社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月泉吟社》:「宋末浦江吳渭倡月泉吟社,赋《田园杂兴》近体诗,名士谢翱辈第其高下。」唐高骈《途史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云:「好与高阳结吟社,況无名跡达珠旒。」如若士夫文士身际盛明,四方无金革之声,则诗社盛行。如若兵燹连连,災荒饿莩,则人心慌乱。然民间小人物之结社艺亊,多数是亊往情迁,澌然俱尽,不复能举其姓氏者,往往而是。想在历史上载记一笔,或诗或文或图,也当付诸枣梨。此吟社图,有名家绘之记之,也为传播途径之一,只是当年图卷原作湮灭不传,而仅靠此刻延其一脉矣。

 

 

                                                                                  2010/1/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