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国股市成交量巨大,不断创出历史新高,12月5日的成交量已突破万亿元。有人把每一次成交量新高都称为天量,但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这轮行情的天量到底会达到多高呢?经粗略测算,天量有可能达到15000亿元,而万亿成交量将成为股市的新常态。测算过程如下:
影响股市成交量的第一个因素是经济活动规模。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股市投资者人均资产规模就会相应扩大,从而带动成交量的增加。2007年的股市天量为3943亿元,2010年为5299亿元,可以作为测算的基准年份。经济活动规模可用货币供应量M1、货币供应量M2、居民储蓄存款和城镇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来衡量。
表1 由经济活动规模扩大带动的成交量变动情况
|
|
以2007年为基期
|
以2010年为基期
|
|
增长幅度(%)
|
新天量水平(亿元)
|
增长幅度(%)
|
新天量水平(亿元)
|
|
货币供应量M1
|
156.9
|
10130
|
46.9
|
7785
|
|
货币供应量M2
|
195.2
|
11639
|
64.0
|
8693
|
|
居民储蓄存款
|
159.5
|
10231
|
47.6
|
7820
|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95.5
|
7709
|
41.0
|
7470
|
从测算结果看,前三种结果差别不大,但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测算的结果较低。由于我国居民的储蓄倾向呈上升趋势,资产存量的增长快于收入增长,因此按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测算的结果是低估的。由于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因此居民储蓄的增长也是低于财富增长。货币电子化会导致货币供应量M1的需求减少,因此按M1增长率测算的结果也是低估的。综合来看,按货币供应量M2的测算结果更可取。
影响股市成交量的第二个因素是股市的热度,一般可用股市的涨幅来衡量。2010年中证流通的最大涨幅为44.9%,今年的涨幅已经达到48.4%,并且远未结束,因此肯定会远超2010年,是否能达到2007年水平则不好说,但至少目前的火爆程度不亚于2007年,因此以2007年为基期的测算结果更可取。
影响股市成交量的第三个因素是股市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融资融券制度,这部分交易量是新增的,12月4日的融资买入额已经达到1420亿元,并且上升很快,因此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或更高水平;二是交易费用大幅降低,会使交易更加活跃,虽然影响量很难估计,但凭直觉至少可使交易量增加15%以上。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的作用,这轮行情的新天量为:11639×1.15+2000=15384,因此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