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梦琪:“遂见用于小邑”的“于”并非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013-10-13 22:46:38)
标签: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见用于小邑

语文学习报

被动句

分类: 释疑/解惑
杭梦琪:“遂见用于小邑”的“于”并非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遂见用于小邑”的“于”并非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问】

    《语文学习报》苏教高一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7期(总第397期)A2版刊发了《文言文被动句式类型例析》(山东寿光 郝来勋)一文,在谈到第4类被动句式时,说:“‘见’紧跟在动词前或与‘于’连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其形式是‘见+动词’或‘见+动词++主动者’。” 

后面举了一例:“②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并这样翻译: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这个例子里的“于”好像不好翻译成“被”!怎么理解呢?

                                                    ——杭梦琪同学


【答】:

这个例子放在这里有些欠妥。这里的“于”并非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我”被委任的主动者,或说施动者,并非“小邑”,“小邑”是地点;委任“我”的主动者,或者说施动者,是“家叔”,或者是“家叔托关系找的人”。这个例子里的“于”是介词,引出地点,可以翻译为“到、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这种作用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的第三类中清楚地理解到。“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翻译成“被周郎”。另外必修一《师说》中“(李氏子蟠)不拘于时”译成“没有被世俗(或时代风气)约束、局限”。而这里的“于小邑”是千万不能翻译成“被小邑”的。

“见……于……”有表被动的用法,但不是所有的“见……于……”都表被动,如同“为……所……”有表被动的用法,但不是所有“为……所……”——“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都表被动一样,形式只是一种标志,究竟是不是还得结合具体语境。

如果要找“见+动词++主动者”的例子,最好,也是最合适的还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见欺于王而负赵”,翻译成“被大王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