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学毅:基金公司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13-08-17 08:41:27)
标签:

财经

非公募业务

基金

赵学毅

赚钱效应

分类: 股票

赵学毅:基金公司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基金业“轻主重副”非长久之计

 

文/赵学毅
    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最新市场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境内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合计36981.17亿元,其中,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大关,且今年以来有6个月份均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在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基金公司这种“轻主业重副业”的做法短期取得效果,但笔者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并非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在A股市场筑底回升的布局关键期,基金公司搁置“主流业务”更显得不明智。
    事实上,基金公司淡出公募主战场,确是无奈之举。当下股市震荡依旧,投资信心难以聚拢,公募产品发行渠道成本持续高企,且公募产品普遍达不到理想的募集水平,以至于新基金发行沦落为“赔本赚吆喝”的格局。相较于公募业务的“不划算”,一些非公募业务的收入却来得容易,基金公司在公募业务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的背景下,愿意将更多精力转移至非公募业务上寻求突破。
    笔者看来,基金公司短期将非公募业务视为突围的捷径并没有错,但如果长期专注非公募业务,便极有可能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下场。
    首先,非公募业务带来利润有限,不足以提升基金公司竞争力。在可对比的29家基金公司经营数据中,虽然2012年非公募业务收入占比有一定程度上升,但贡献度并不高,有3家公司的非公募业务整个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占比仅为1%;另有1家公司专户收入占比为2%,4家营收贡献为4%,还有7家营收占比不足10%。
    其次,非公募业务赚钱效应差,基金公司股东不会提供长久支持。
    在股东方眼中,收入和利润才是决定一项业务是否开展的唯一标准。在他们看来,目前多数基金公司的专户仅停留在通道业务上,一些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占到了专户全部业务量的一半以上。通道业务收费低,而风险不可控,不能作为基金公司业务的突破点。经营贡献不乐观,股东方不愿在非公募业务上投入过多。
    再次,对一些大型的老基金公司而言,长期追捧非公募业务,很容易丧失原有的公募基金管理优势。尤其是在队伍建设上,一旦投研精力转向非公募业务,日后就很难再退回到公募业务上,毕竟两项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投研方法迥异。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面临一个打破原有藩篱重新划分格局的时刻,此时基金公司抢占业务先机固然很重要,但决不能顾此失彼,重视非公募业务单不能摒弃公募战场。长期来看,公募业务会迎来发展的高潮,基金公司应随时在公募业务方面做好准备,随时与银行保持渠道的畅通,一旦股市走牛公募业务便能及时提升资产规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