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王林孙杰:寄语千基时代

标签:
财经基金业沉淀专业创新坚守规范赵学毅 |
分类: 股票 |
文/赵学毅
从第一只基金到突破1000只,公募基金业用了14年零3个月的时间。1998年3月27日,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同日成立,宣告规范管理的公募基金业正式扬帆起航;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成立,宣告基金产品进入开放式基金时代;随后,基金类型也逐渐丰富,从单一的偏股型到债券型、货币型、保本型,从ETF、LOF到分级基金,产品类型日益丰富,交易方式更加便利。
可以说,在引入式创新和本土化创新的双重因素驱动下,中国基金业用14年多的时间走过了成熟市场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美国用了大约40年突破1000只)。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基金俨然是当下百姓最热衷的投资品种。据央视财经频道最新调查,2012年有43.5%的受访者在首选的三个投资项目里选择了基金,这已经是连续第五年中国百姓投资排在第一位的品种。
所以,我们对特殊的14年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很有必要,一方面给投资者一个完整的回忆,另一方面也为步入千基时代的基金业提出了新的思考。
笔者认为,步入崭新的千基时代,中国基金业有五大关键词——沉淀、专业、创新、坚守、规范,这五大关键词相辅相成,继续着新时代的探索和蜕变。
所谓沉淀,是经历14年岁月荏苒,中国基金业从无到有,从懵懂到成熟的蜕变,这种沉淀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沉淀”中,我们看到,在我国公募基金看似很美的外表下,份额停滞、话语权下降、赚钱效应趋弱等问题亟待解决。在为人诟病、处境困顿之时,全面地审视基金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把握基金今后发展的趋势。
所谓专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专业的投资顾问队伍正逐步壮大,且其资本市场买方的功能正进行着进一步深化。
“专业”中,我们看到,在较有代表性的牛熊行情中,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均跑赢指数,并且跑赢散户。不过,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难以克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在选择基金时,投资者还应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精选基金。
所谓创新,也是突破,唯有创新,基金业才能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
“创新”中,我们了解到,基金产品创新是需要建立在投资对象改变的基础上,而目前,投资对象仍然相似,仅仅是流动性不同,尽管创新产品有一定的客户群,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热炒的那么大。
所谓坚守,既有中国基金管理者的责任坚守,也有基金持有人的不离不弃,这种坚持成就这个行业终于站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舞台中央。
“坚守”中,我们看到,目前管理公募基金最核心的人物——基金经理数量已经扩大到738人,14年增加了146.6倍,这是坚守的结果。面对人才大流动,我们也应认识到,专业重要,道德更重要。专业再好但缺乏道德,就像无舵的快船,一定有船覆人亡的危险。
所谓规范,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下,基金发展的规范化是重中之重,监管层也在不遗余力,努力打造标准规范的基金运作程序,不断推动基金业平稳健康发展。
在“规范”中,我们看到法规之剑,既为基金业的规范发展开着山,也为其多元化创新保驾护航。其中,2004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称为基金业的开山之作,其破茧而出在中国基金史上划下了厚重饱满的一笔,投资者保护也终于有法可依;2009年开始的修法,可谓是护航基金业向多元、创新迈进之举。今年6月20日《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的修改,彰显监管层“放松管制,加强监管”这一思路,基金业大刀阔斧地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
另外,基金业的10件大事,让我们管窥到我国资本市场最大主力机构的披荆斩棘14年的发展轨迹。
基金从一只到百只,用了6年;从百只到千只,用了8年;从千只到万只,会用多少年?
■监管语录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
自1998年我国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诞生以来,短短14年里,中国的财富管理服务蓬勃发展起来。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加快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从实体经济需要出发,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实体资产,扩大专户产品的投资范围,服务实体经济。二是认真学习、消化、吸收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成功做法,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身的创新战略。三是重视分析研究工作,下大力气提高研究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研究报告,更不能靠小道消息、盲目跟风。四是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建立科学清晰的决策流程和管理制度,形成成熟稳定的投资风格,争取能够发挥对市场的引领作用。
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主任王林:
越是在行业面临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针对目前基金业面临的问题,如基金业绩不佳、新基金发行困难、高管人员和投资人员频繁更换、基金频频踩雷以及涉嫌内幕交易等引发关注的问题,各基金公司要引起重视,积极思考和应对。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二要保持警惕,及时反映;三要练好内功,打牢基础;四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2012年,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将坚持“加强监管,放松管制”,力求制度突破,强化基础建设,积极推动创新,不断加强监管,维护基金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孙杰:
基金公司要成为真正的“经济人”和市场竞争主体,而不是股东的附庸,更不是非资产管理目标的载体;同时,在机制设计上更多考虑人力资本贡献的特性,探索建立一套以人为核心、利益诉求一致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安排;此外,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公司人才文化。
■专家杂谈
●关于千只突破
第1000只基金,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统计,它从数量这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规范之后的基金市场发展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衷心希望我们的基金公司作为现代财富管理机构,通过专业化的资产管理,能够藉此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更加多的投资获利机会。(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群航)
●关于困境突围
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历程,实际上给国内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中国基金业要想走出目前的困顿重在固本培元,要从保护持有人利益、降低基金公司的进入壁垒、培育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着力推进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等4个方面入手,全面地审视基金行业状况,把握今后发展趋势。(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
●关于产品创新
所谓的产品创新是需要建立在投资对象改变的基础上,例如固定收益产品多了,投资对象新组合出现,造成新的风险收益产生。现在,投资对象仍然相似,仅仅是流动性不同,尽管创新产品有一定的客户群,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热炒的那么大。(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秦红)
●关于业绩波动
基金业绩难以持续,部分是由基金经理投资管理能力的不稳定性造成,但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市场的状况及基金的投资风格。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难以克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基金的短期业绩表现可供参考,但在选择基金时,还应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精选基金。而且,相比个人投资者,基金能避免情绪化决策,具有较为明确的投资策略。因此,在选股和择时上,基金比个人投资者更有优势。(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
●关于经理流动
对基金从业人员来说,专业重要,道德更重要。专业再好但缺乏道德,就像无舵的快船,一定有船覆人亡的危险。对于基金经理的变化一定要重点的做一些分析,做一些跟踪,新来的人的能力是否比过去的要差一些,或者是优于一些,我们通过过往的业绩好好的考察一下,然后对自己的基金是否申购是否赎回做一个考量,做一个判断。(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会长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