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开发藏商机 海工装备5只股迎来新增长点
(2010-09-18 17:14:35)
标签:
财经海工装备深海开发振华重工赵学毅 |
分类: 股票 |
文/赵学毅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型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世界各国着力争夺战略制高点,尤其是海工装备、航天军工、重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重要的高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整个海工市场总投资将达到2500-3000亿元人民币,这将给海工装备业创造巨大机会;军工资产重组以及卫星导航列入“十二五”规划,将直接利好航天军工上市公司;加快城镇化发展、高铁建设拉开序募、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规划频频出台……重工机械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立足价值投资,将三大板块中的相关股票一一筛选,15只股票由于具有产业核心和前沿技术的关键地位,赢得市场资金的密切关注。
深海开发藏商机 海工装备5只股迎来新增长点
近年来,由于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世界各国纷纷向海洋“取石油”。全球海洋工程未来10年市场规模达3000亿美元以上,年均300亿美元以上。未来5年,全球海洋油气工业将投资1890亿美元在遍及全球的海洋上建立15000个油气勘探和开采井,全球海上浮式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而平均一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价格大约是5亿—6亿美元。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的近期统计显示,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35%;海洋天然气产量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41%。另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海洋原油的发现率仅为12.3%,世界平均探明率为73%;海洋天然气发现率仅为10.9%,世界平均探明率为60.5%。显然,我国的海洋油气极具开发潜力,若我国油气产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7月来平均股价上涨18.3%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及WIND资讯最新统计,截至9月17日,7月以来海工装备板块流通加权平均股价已经上涨18.30%,而同期上证指数上涨8.35%,A股加权平均涨幅为16.77%,海工装备板块跑赢分别跑赢上证指数与整体A股9.95和1.53个百分点。
具体个股数据显示,7只交易中的海工装备股,7月以来有5只跑赢上证指数,占整个板块个股总数的71.43%。截至9月17日收盘,该板块7月以来上涨冠军中信海直涨幅高达59.69%,另有中信海直(59.69%)、海油工程(39.72%)、上海佳豪(29.78%)、中国重工(16.68%)、中集集团(12.18%)等7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10%;剩于两只跑输上证指数的个股以为振华重工和中国船舶。
从主力资金流向看,7月以来,该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股票有4只,占行业交易中股票家数的57.14%,这些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的个股分别为:中信海直(14228.577万元)、中国重工(11863.262万元)、中集集团(9733.168万元)、上海佳豪(4873.445万元);同期主力资金净流出的3只个股分别为:海油工程(52607.094万元)、振华重工(10289.42万元)、中国船舶(3407.761万元)。
尽管本周市场出现大幅回落走势,但海工装备仍然有两只个股被主力资金吸纳,分别为:上海佳豪(610.914万元)、振华重工(592.433万元);其余个股以出现净流出,主力资金净流额分别为:海油工程(11735.733万元)、中国重工(8137.313万元)、中信海直(3560.571万元)、中集集团(3274.855万元)、中国船舶(1946.028万元)。
从换手率的角度看,海工装备部分个股十分活跃。统计明显,上海佳豪本周以来换手率达80.32%,显示出资金在其中进出十分频繁,长江证券表示,公司游艇产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海工设计业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工程总包带动船舶设计业务走出低谷预计2010-2012年EPS分别为0.62、0.83和1.20元,对应PE分别为47.7、35.7和24.5倍,给予“推荐”评级。另外,中信海直和中国重工的周换手率也超过8%。
据WIND资讯最新统计,今年中报该概念板块(板块数据均为加权平均所得)每股收益为0.1631元、每股营业总收入2.9578元、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203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03%;以9月17日收盘价进算,海工装备板块动态市盈率为33.15倍,对比同期A股21.62倍的动态市盈率已趋于合理。
海工装备开始“大而强”
但在目前,我国的海工装备制造却“大而不强”。未来5至10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海洋油气开发的热潮将加速海工装备市场的繁荣,包括油气钻采平台、储油设施、工程船舶在内的海工装备制造规模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业新船订单量虽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但90%是低附加值船,且极少涉及海工产品。而韩国造船业几乎囊括了全球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充分显示了韩国造船业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需求旺盛,为发展海工装备创造了条件。相比传统造船,海工装备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因此,海工装备有望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都是以近海大陆架300米水深以内的区域油田开发为目标的,海上平台设施主要是钢桩基础、导管架支撑和上部组块,这种模式支持了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9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目前主要还是欧美引领行业的主要方向,国内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中海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在9月初于上海召开的“2010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表示,“我国目前正在加快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这一海域水深500-2000米。‘十二五’期间,中国还要增加5000万吨的海洋石油产量,这将给造船、材料等相关行业创造巨大机会。”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深在300米以上的海域有153万平方米,目前只勘探了16万平方米,有90%还没有勘探,主要原因就是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和装备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为我国加快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由于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已被列为新兴产业,不可能和传统产业同等对待,未来有望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金融方面的扶持等。而海工装备同时也属于装备制造业,因此还可享受国家针对装备制造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如首台(套)设备的财政补贴等。”中国石油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明确表示,“从中海油的业绩就可看出,即便海上石油开采的成本高于陆上,但在当前油价条件下还是有利润的。未来,随着油气资源逐步枯竭,海上油气开采的潜力将进一步凸显。”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记者掌握的资料,“十二五”期间,中海油的油气产量要达到1亿至1.2亿吨油当量,其中国内油气产量要达到6500—7000万吨(8000万方)油当量,海外要达到2000—3000万吨,进口液化天气要达到1500—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要达到80—100亿方。“为实现上述‘十二五’产量目标,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将会有2—3个深水油气田要建成投产。相关总投资将超过2500—3000亿元。”金晓剑预计,在未来五年中,一个新的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将会到来,这些装备和设施将支撑起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走到世界前列,同时带动国内造船、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精密仪器等行业向“高精尖”发展,催生一批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8月22日,一则从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世界最大深海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开工,这个项目是中远船务乃至国内主要海工生产企业今年签订海洋工程单项建造金额最高的项目,其技术含量超过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已有的超深水钻井船。该项目的签订,打破了韩国长期以来在世界钻井船建造领域的垄断。这实际上发出一个信号,传统船型领域已经走到尽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并有望成为我国造船业的一个新增长点。
在证券市场中,海工装备业上市公司分布在海洋油气开发、海工平台制造、配套设备制造、油气开采服务以及设备设计总承等多个行业,比如海洋油气开发的龙头海油工程,海工平台制造龙头振华重工。中国重工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工装备的良好前景,传统船舶企业进军海工装备领域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船舶企业,江苏熔盛重工的海工板块将全面启动,并最终形成4个大项,包括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如同海上炼油厂的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FPSO);海洋工程船以及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并称到2013年,海工板块目标产值将突破30亿元大关。上海振华重工股份公司拓展海工装备市场的步伐也颇令业界关注,2009年7月该公司与西班牙ADHK公司签订了22亿美元的海工产品订单,成为我国目前最大一宗海工出口产品销售合同;去年12月又与卢森堡MCS公司签订总价为1.44亿美元的一艘铺管船销售合同。与此同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大央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也加紧在海工装备领域布局。两大集团旗下的上海外高桥、青岛海西湾和大连重工等制造基地,承建了以10万吨级FPSO和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为代表的高档产品。
5只个股争食“大蛋糕”
据WIND与《证券日报》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在海工装备行业中共有7只股票,其中,中国船舶的最新动态市盈率最低仅为15.02倍,该股昨日收盘于57.79元,7月以来的涨幅为5.74%,2010年中报披露显示,公司完工交船27/413.2万载重吨,吨位数同比增26.83%,公司承接新船订单31艘/422.54万载重吨。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手持船舶订单114艘/2055.74万载重吨。承接柴油机(不含共同控制企业)56台/61.9万千瓦,累计手持柴油机订单126台/137.4万千瓦。营业收入130.38亿元,其中造船105.85亿元,柴油机15.71亿元,修船4.81亿元,非船产品9.02亿元。2010年中报披露,十大流通股东中9家机构持仓1110.81万股,占流通盘4.23%(上期6家占1.03%),有8家为二季度新进或增持;其中,华夏旗下2家基金增仓至209.79万股,南方隆元新进持仓356.82万股,此外,中信证券新进,通用电气资产管理公司-GEAM信托基金中国A股基金退出前十大;股东人数有所减少,筹码仍需集中。
公司的其他几项指标也均位居海工装备行业的首位,如每股收益为1.88元,每股净资产22.05元,每股公积金为7.64元,实现每股营业总收入为19.678元。虽然中国船舶的各项指标居于海工装备行业的首位,但其7月以来的涨幅却出现远远落后于该行业的个股,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8.35%,也跑输于大盘。
在海工装备行业中,最牛的股票则是中信海直,该股昨日收盘于9.39元,7月以来的涨幅为59.44%,远远跑输于大盘,遥遥领先与海工装备行业中的个股。目前,中信海直的最新动态市盈率为45.61倍,每股收益为0.12元,每股净资产2.97元,每股公积金为0.899元,实现每股营业总收入为0.78元。2010年中报业绩显示,公司共飞行12716架次、10629小时29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和3.57%;运输人员114685人次,货物1,369,122公斤。公司司执行海上石油长期服务合同13个,临时合同5个,投入直升机20架。2010年1-6月公司执行其他通航业务合同7 个,在深圳、湛江、厦门、丽江、思茅、福建、重庆、南极等地执行飞行任务。2010年中报披露,股东人数连续减少,筹码有集中的趋势。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两家基金合计持有170万股。
海工装备行业中另外的的5只股票是上海佳豪,7月以来的涨幅为29.78%,最新动态市盈率为53.296倍,每股收益为0.316元,每股净资产5.19元,每股公积金为3.22元,实现每股营业总收入为0.859元;海油工程7月以来的涨幅为39.72%,最新动态市盈率为35.193倍,每股收益为0.06元,每股净资产2.36元,每股公积金为0.33元,实现每股营业总收入为0.822元;中国重工7月以来的涨幅为16.62%,最新动态市盈率为36.166倍,每股收益为0.12元,每股净资产3.25元,每股公积金为1.84元,实现每股营业总收入为1.33元;振华重工7月以来的涨幅为7.04%,每股净资产3.26元,每股公积金为1.26元,实现每股营业总收入为2.05元;中集集团7月以来的涨幅为12.18%,最新动态市盈率为33.99倍,每股收益为0.34元,每股净资产5.397元,每股公积金为0.496元,实现每股营业总收入为7.98元。
海工装备股7月以来市场表现一览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收盘价(元) 7月以来涨幅(%) 最新动态市盈率(倍) 摊薄每股收益(元) 摊薄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 每股营业总收入(元)
300008 上海佳豪 30.55 29.7791 53.2959 0.3156 5.1878 3.2189 0.8588
600583 海油工程 6.93 39.7177 35.1933 0.0558 2.3551 0.3301 0.8221
601989 中国重工 8.7 16.622 36.1657 0.1199 3.2495 1.8358 1.3286
600320 振华重工 6.54 7.0376 -120.66 -0.0426 3.5591 1.2585 2.0465
000039 中集集团 13.35 12.1849 33.9905 0.3428 5.3969 0.4953 7.977
000099 中信海直 9.39 59.4409 45.6137 0.1176 2.9743 0.8987 0.7803
600150 中国船舶 57.79 5.7446 15.0249 1.8835 22.0496 7.6356 1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