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与“多”

(2014-03-08 14:13:26)
标签:

辩证法

实体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教育

分类: 哲学

“一”与“多”

赏读《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一、             引言:

柏拉图在他的《伊安篇》中说:“只有神灵附体,诗人才能作诗或者发预言。

是的,只有“在的世界”中的神灵,才能知道统摄宇宙万物的“一”的理念,是怎么回事!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变”是“万变”的基础和根据。“在”的世界,就是具有对称不变性的“一”。“变的世界”—------“多”,最终都要统一到“在”的世界---“一”里面去。

谈论“一”与“多”,其实更多的是涉及到:“原则”。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说,“原则是传递概率的或者支持的装置”。规范原则其实就是一种“法则是陈述”,一种无限性的普适性。陈述的对象并没有确定的标准具体对象。它仅仅是一种间接式关联。“原则”无论是它的“理论功能”,或者“实践功能”,离不开对合理性的判断。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一”与“多”:(笔记)

    1“一”与“多”在许多方面是相反的。例如:“一”作为不可分的“整体性”,“多”作为可分的“各部分。

     “相反”但并不“对立,不是“矛盾”的,只能从“缺失”的意义上来讲。如,“黑”与“白”是“缺失”造成的。(所以,相反中间,存在着“居间者”,这是由量变引起的。)

2 对于不可分的事物,往往来自于“可分的”事物。“可分的”“多”,在定义上要先于“不可分的”“一”。“相同、相似、相等”属于“一”,(都是不可分的)。“相异、不同、不等”属于“多”。(都是可分的)。(“一”在于事物的统一性、同一性;多在于事物的差异性、分离性)

3、总体来说,“相同”等于:数量同、质量同、性质同、属性同、关系同、模态同、形式同、原理同、实体同等等。

4、“相似”不是绝对的“相同”,但它在“形式”相同的。在“实体”、“程度”、“属性”上有差异,。

5、“相异”与“相同”相对,在质料、原理上不是一。数学对象上不同。

对事物间对象的描述上,不是相同,就是相异。对事对现存事物而言的。“相异”与“相同”相反。而且“相异”与“差别”不同。相异,是各方面的不同。差别仅仅针对事物某一确定的方面不同。

6、“相反”的事物都属于“相异”,所以,“相反”的必然性在于“相异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