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自找苦吃”是奉献精神的体现(附图)

(2023-05-22 07:14:35)
标签:

科学小院

李晓林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分类: 时事热评

   今年5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回信中说“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肯定他们信中所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好”。这是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给青年人的最好礼物。

据有关资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于2009年由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李晓林教授率领学院老师和硕士研究生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成立第一个“科技小院”,师生们与农民同吃同住,把育人课堂搬到实践中。其意义深刻、深远,切中当今教育忽视育人、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要害。

早在上个世纪的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后被收入《毛主席论教育革命》。1964年,毛主席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又讲“要想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和“向人民群众学习”。那个时候,学校十分注重“立德树人”,为人民服务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村中小学生每年要放麦收假;城市中学生每年要在麦收期间与农民同住、同劳动10天,要在工厂或校办工厂进行学工劳动。

我们无法否认,近几十年来,中、高考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其一,不管承认与否,中、高考仍然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家长评价学校的主要指标。其二,学校和家长的过度“育教”学生厌学成为中小学普遍现象,还有就是大学一些“极端利己主义者”......。其三,学生普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过去,买东西让孩子帮助拿,今天连孩子的书包也多由家长代背。也许有人怼我“今天的书包重”,殊不知过去二年级小儿薅猪菜、兔草,扛棒子秧等农活都干,城市的孩子也要做饭、热饭;那些跟着家长从粮店背着10斤粮食走两站地没什么稀奇。如今,在大多数孩子眼里一切来自“超市”。我曾经引导学生用竹节、苇节、草节、藕节喻记叙文中的故事情节,学生茫然了;尤其,一提到藕学生立即反驳“藕是一片一片的,中间还有眼儿!”真让人哭笑不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不得不说,今天一些大学的状况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事实证明,招聘出国留学回国后任教师者,应该把思想政治状况作为门槛标准。再有“又红又专”应该成为培养大、中、小学生的硬性标准。大学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不够紧密,学生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同样迫在眉睫。这里有一个实例让笔者难以忘记,某中专起点的学校负责人在高中开设“朗诵选修课”,不但学生喜欢且得奖连连,其中一名男生考入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后交给一著名大学师范专业古汉语硕士研究生(学士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则维持不下去。如今学校开设的不少选修课本校教师担任不了,多要到外面请人任教。因此,鼓励师生“自找苦吃”在实践中学习,应该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再有,网上说在华为2000多位科学家中,外国人占20%30%。一篇《华为高薪聘请外国数学家,清华大学的留学生,为何不愿回国工作?》可说明一定的问题。

回信中“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是面对全体青年人提出的,大学生学习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自找苦吃”的精神,积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创造性地落实《回信》精神,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学生“自找苦吃”是奉献精神的体现(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