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九”断想:养老问题值得老人去反思(附图)

(2022-10-07 07:35:31)
标签:

养老问题

分类: 时事热评


首先声明:笔者本人就是一个50后,面对即将到来的养老问题不能随命由天,应该静下心来,想想如何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俗称老年节。据史料记载:该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正式定为民间节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老年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回望历史,从古至今“重阳节”也好、“老年法”也罢,无非是小辈赡养老人和夫妻相互抚养等问题。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而以“孝”为原则的家庭赡养问题,则是一块历经几千年的沉疴。面对中国老年人口已占到18.7%的高比例,“老年法”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14次提到“养老”这个关键词。

近年来,无论坊间还是自媒体,曝出的养老遇到的问题发人深省。因此,无论在花甲、古稀,还是耄耋老人都有换个角度反思的必要。

一,家庭赡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生活状况。“孝道”是中国特有文化。《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千百年来赡养老人“孝敬”是核心,由“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二十四孝”榜样,以及俗语、格言、习俗等形成“孝”文化。现实中,子女不再依靠子承父业守着家门口那“一亩三分地”为生,尤其女子也有自己的事业,不再是围绕相夫、教子、侍奉老人转的家庭妇女。

(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延长,且当今急需照顾的耄耋老人多是早婚,子女本身年迈多病也需他人照顾。古往今来,生存上的依附酿就一味给子女提要求尽孝的思维定式。现实中,越是不孝者对子女要求越高。因为,没有相同的体验,难以有相近的感受;没有相近的感受,更不可能有相互的理解!再者,不管经济状况如何,老人们多拒绝请保姆,更不用说上养老院了。

第三,受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等束缚自断后路。自古婆媳之间多矛盾这里无需解释。近年来,关于父母把几套房产全部给儿子,或给儿子大头,却要求女儿照顾的实例,以及女儿的怨声等遍布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第四,个性太强势、太任性、太霸道与子女无法相处。作为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笔者,最厌恶“我生了你,你就得xxxx我”这句话。为绕开“雷区”,现介绍一个案例:某儿媳

平时出钱、出力更让人称赞,为接公婆养老早早安排齐备主卧室。13年前,在婆家有4儿女情况下,她独自承担33000多元手术自费部分。为满足病重公公想见因故30年未见弟弟的心愿,她到姑婆家求助并落实。而婆婆一如既往地大闹拒绝,逼得儿子拜托姑姑转告叔叔取消相见,结果导致儿媳患上中度郁抑症和中度狂躁症,至今未愈。类似情况不是个别现象,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二,对老年人养老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不要怨天尤人。面对家庭养老环境无论好坏,多是诸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独立生活。如果到儿女家养老,一定要摆好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要明白女儿、儿媳才是这家门槛里的女主人。

第二,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切忌过早地用人伺候。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把非子女照顾不成的时段留在自己糊涂以后。

第三,结合家庭实际处理好遗产问题。或早、或晚,或遗嘱继承、或法律继承要因家庭具体情况而定。但是,要以有利于自己养老为前提,不要过多地考虑某个子女的利益。

第四,遇事想开,以高兴、健康为原则。因为,路都是自己走的。对于以往做的事情亡羊补牢不一定见效;而且,思想、认识、习惯延续几十年,也不那么容易改了。尤其,广大独生子女家庭,要多体谅孩子肩负赡养4老和子女的重负。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麻烦子女——不要被个别保姆伤害老人的极端实例吓到。

最后,我要强调:家庭养老需要父母与儿女等双方共同完成。关于“孝是不讲条件的”社会上已经宣传得足够多了;而现实客观存在的问题,不能靠口号和宣传解决问题。在此,奉劝所有人,不要鼠目寸光、一意孤行。要尽早考虑居家养老问题,为自己创造幸福的养老环境,尽可能地为国家解决养老问题减轻负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