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百年火车站——青龙桥站

(2016-04-17 18:18:06)
标签:

詹天佑

青龙桥

人字形

分类: 时事热评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83/86/96/1_1.html

  今年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诞辰155周年,也是京张铁路开通107年。詹天佑中国人自己修筑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的主持者。京张铁路之所以久负盛名,不单是中国人在铁路修筑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第一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就是詹天佑利用“人”字形铁道解决了山间坡度大的问题。如今,他的名字与京张铁路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一股支持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力量。

415,笔者有幸参观向往半个多世纪,处于京张铁路“人”字行铁路顶端的青龙桥火车站。刚刚走进车站,迎面见到的第一景,就是一张折成90度转角的水泥案子,对面横向写着“1905年修筑的‘之’字型铁路线”,底下是一行英文;左侧折回面儿上纵向是一张“人”字侧卧的示意图,给人对京张铁路修筑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向里走,这里有两大看点最吸引人们的眼球:第一大看点是矗立在站舍右侧的詹天佑站姿铜像。国人从小学课本中早已对詹天佑有了解,并怀有仰慕之情,他的事迹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在今天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据搜狗百科:詹天佑生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11岁便成为第一批漂洋过海赴美留学的幼童;1878年(光绪四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后回国报效祖国,并做出杰出的成绩。成为中华民资的精神领袖和炎黄子孙的一代楷模。

     第二大看点是将“人”字形路成功运用到京张铁路中的顶端路段。修筑京张铁路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一带的关沟段,地势险峻、坡度很大。鉴于当时机车动力有限,八达岭接近青龙桥段,为了穿越燕山山脉军都山的陡山大沟,在22千米线路区段内采用了“人”字轨道,用前拉后推两个机车的动力,先使列车冲上一个陡坡,然后车头变车尾折返回来再斜向冲上另一个陡坡,以此解决33.7‰的坡度问题。

     走进青龙桥火车站,给人最大的感觉是穿越了中国铁路百年历史:这里不但百年车站依然矗立,而且很好地保持了原貌,令人惊讶的是虽经百年,这座山间小站至今依然在使用。走进候车大厅,迎面两把透榫的木质长椅一字排列,她的后面自左向右分别是男宾候车室和女宾候车室。站舍前面,“人”字形铁路自右向左静静地横卧着,而且依然是百年的木枕、依然是百年褐红色的道砟,站台边沿依然是百年的条石。除此以外,还有德国生产的百年钢轨、手工道岔设备和用当时使用苏州码标注的坡度示意物。置身其中,仿佛回到詹天佑生活的那个时代。 中午11:1012:00分别驶进两列白色的,写有“和谐号”三个字的“和谐长城号”内燃动车。同行者每个人都举起手中的相机,留下这穿越的瞬间。

     走进百年火车站——青龙桥,这里有很多实物、照片、轶事,以及联想和感受不胜枚举。参观后,人们还有一个疑问:这就是进站后看到的那块折成90度转角的水泥案上的示意图,明明是一个头向左侧横卧的“人”字,为什么同在一块水泥板上的解释却写成“‘之’字型铁路线”呢?人们打开手机搜寻也没有找到答案。这使我联想到生活中推着独轮小车过坡度很大的桥时的情景:为了减少难度,先向左推,再折回来向右推,再折回来向左推地回环往复,以增加坡的长度来减小攀爬的阻力的一种“之”字形行进路线;而因为詹天佑只用了一个“人”字形往复就解决了33.7‰的坡度问题的原因吧?

走进百年火车站——青龙桥站

走进百年火车站——青龙桥站

走进百年火车站——青龙桥站

走进百年火车站——青龙桥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