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lub.news.sohu.com/minjian/thread/3rc9jtdel90
2016年元月8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关报道说遗憾的是当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未获得此奖项。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民间议论纷纷表示强烈不满。凤凰网资讯>大陆刊出《官方回应“屠呦呦未获科技奖”:没人推荐,没办法》,让人费解。
文章中有这样一个自然段文字“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至日期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同是凤凰资讯2015年10月6日报道《李克强信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很显然,早在2015年诺贝尔奖公布3个多月之前,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初评工作就已经结束;因此,冠以诺贝尔奖成果资格屠呦呦的“青蒿素成果”根本无法进入2015年的国家科技奖范畴。
按常理,解释为什么“屠呦呦未获2015年国家科技奖”本来应该到此为止。鉴于国人有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兴趣,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屠先生的成果,连世界公认的科学界最权威的诺贝尔奖都得了,怎就得不到中国的国家科技奖呢?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第一,既然是推荐、评比,就不可避免有人为因素的干扰,推荐者包括一个团体的学科、学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诸多因素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我们不能用十进位数学1+1=2这样的自然科学思维模式去看待评比工作。第二,标准不一样,推荐和评出的成果自然不一样。也就是说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不一定获得国家科技奖。这里不是笔者骂人,1000多元一瓶的茅台酒在小孩眼里不如一瓶可口可乐受重视,你信不信?第三,从屠呦呦获诺贝尔的有关报道中可以看到,涉及的矛盾还是有一些的,在崇尚中庸之道的文化大背景中,谁又轻易捅这“蚂蜂窝”呢?这也许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我们说中国的腐败,特别是拉帮结派、剽窃、“投门子”等一系列学术腐败,是不是存在于国家科技奖的推荐评选过程中,没有确凿证据谁也不敢说——疑罪从无吗!也许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会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特等奖,谁也不敢说;也许国家会出台新政策“凡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直接兑换国家科技几等奖”谁又有先见之明呢?至于以“没人推荐,没办法”回答人们对“屠呦呦未获2015年国家科技奖”的质疑,不知是主管部门的草率回答,还是媒体的表述有误,总之这样的回答是不负责任,难以服人的。
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笔者看,包括推荐、评选国家科技奖办法都有待于不断完善,屠呦呦先生不也是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吗?其成果不也是中国科学界迄今为止在世界获得的最高奖项吗?至于“屠呦呦未获2015年国家科技奖”无须大惊小怪。只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今后会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居被科学界承认是国家和世界一流水平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