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

猪笼草,是猪笼草科。为猪笼草属。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猪笼草植物为草本,有时多少木质,直立、攀缘或平卧。叶互生,无柄或具柄。叶由叶柄、叶片、卷须、捕虫囊和瓶盖五部分构成。猪笼草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冬季温度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会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时,它耐低温达到极限,边缘便遭受冻害。
猪笼草是典型的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热带。猪笼草拥有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能够维持自己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只能依靠捕捉各类小昆虫来维持谋生的植物,同被称为食虫植物。猪笼草的捕虫囊内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昆虫进入捕虫囊后,由于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壁很光滑,昆虫很难爬出来。
猪笼草的捕食笼多呈圆筒状,下半部膨大,上半部细了许多,叫人看到实感奇特。捕虫囊生长的颇有特点,它着生在长长叶片顶端上的一个细丝(卷须),细丝向下低垂生长,在长约15—20CM细长丝末端着生一个果实似的,一个下大上小的一个囊,而且开口朝上,下部囊膨大体约占整个囊的三分之二,整个囊体下多半部呈淡绿色,上部偏细,且整体呈淡红色。最上部有一个翘起的盖子(见照片)。囊中有雨水,雨水过多时,卷须无法承重时,自动倾斜倒去一部分水还会,多雨水自动流出后,囊便又会自动恢复原状。猪笼草的笼子是一种变态叶,因此它像其他植物的叶子一样也会衰老枯死。一般来说,适宜条件下每个笼子可以存活1一两个月。
猪笼草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有分布,在海南见到了人工栽培的猪笼草,而且生长良好。在高寒地区以及高寒地区中的温室花卉养殖里,从未见到猪笼草的身影。
用盆栽植猪笼草的主要目的是观赏其奇特的捕虫器官--捕虫笼,即扑虫囊。捕虫囊大而色美,在温室栽培可做新奇特观赏植物,尤其捕虫囊着生在叶片的顶端,极显奇特美丽,诱人眼目。用盆栽培装点于客室花架,阳台以及庭院中的树下走廊之旁,更显优雅别致。
猪笼草捕虫囊的形成,是在每一个叶片顶端的卷须上生长的,每一个叶片只能生长一个捕虫囊,一旦捕虫囊受损或枯死,原叶片没有再生捕虫囊的能力。只有新生叶片可生长捕虫囊。
大多数猪笼草生活的自然环境多是湿度和温度都比较高,而且有较好的通风环境和充足的散射光。野生品种多生长在森林或灌木林的边缘或空地上。猪笼草生长在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对生长土质适应条件很松宽,黑泥炭土、白沙土、砂岩土、火山灰土等均可生长。猪笼草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要求就是散:光照、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及营养素与生长基质,这几点全了,即可很好的生长。有一些猪笼草品种亦可成为岩生植物生长于岩壁上,甚至可以不接触土壤,而作为附生植物附生于树木之上。
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