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一样的认定

(2012-02-13 12:24:12)
标签:

中国

认可

认定

指责

受教育程度

分类: 关于教育的那些思考

    在一大家子吃饭的时候,爷爷非常认可嫂子在带侄子上的辛苦,因为需要每天给侄子洗衣做饭。做家务,特别是给男孩子洗衣服确实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我也觉得嫂子很了不起。可是,爷爷话锋一转,对着我说:你就最好耍了,临临从小到大你就没管过!

    我愕然了,从未想过我居然被认定是个从来没管过孩子的人!

    是的,我几乎没给临临洗衣做过饭,全被外婆做了。但教育孩子就仅仅只是照顾孩子起居吗?

    我立马申辩,想获取爷爷的认可:除了洗衣做饭,但临临其他所有事都是我做!008也在一旁肯定。可是爷爷一脸茫然。

    我气馁了,马上就放弃了争辩。因为我明白,我和爷爷对教育孩子概念的认定完全不一样,要改变他几十的信念,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也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除了价值不被爷爷认可的失落感以外,没有抱怨、愤怒的情绪。

    我和爷爷成长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事物完全可以有不一样的认定。没有道理让爷爷有和我一样的认可,这样只是为难自己。我可以自己认可自己,给自己力量。

 

    临临学会了很多词,但不太清楚有些词可以使用的场合。

    有一次到爷爷家,发现只有爷爷一个人在家,婆婆和家里其他人都出去玩了。临临随口就说了一句:爷爷象狗一样守在家里,照看着家。

    008大怒,狠狠地批评了临临一顿,并让临临给爷爷道歉。为了维护关系,我也充当的帮凶。临临在惶惶不安与茫然中给爷爷道了歉。

    这样的事又再次上演。在中国人最在乎的春节期间,临临叫虎虎弟弟“鬼”。接下来,临临又道歉,有了以前了经验,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但是,为什么这话就变成了不该说了话,他依然不知道。中国的传统禁忌哪是一两句就能说清的?而且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场合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如此复杂,临临怎么能一下子就能明白过来。

    我心疼被骂的临临,但在关系的面前,我又一次退缩了。

    晚上,008再次提起这个事,不带情绪,只想让临临建立一个规则,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估计008也心疼临临,但我们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对抗关系来保护临临,在两难的情况下,我们往往选择牺牲自己最亲密的关系。

    举例若干,临临还是不太明白。008甚至说到了初一不能倒垃圾,倒了就把新年一年的财运倒走的风俗。说得太多,让临临更加糊涂,最终放弃。

 

    其实以上两件事都是一样,双方执着不一样的认定,没有对错,所以我们不能指责对方。

    我们认为我们在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能感受到,就如我不被认可的委屈一样,明明很努力很在意,为什么突然就被批评了?在什么场合可以说什么话,只有在漫长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会。

    在建立规则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爱。披头盖脸的一顿指责也许会让孩子长了“记性”,却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更多地是对父母爱的怀疑,还有对父母设立的规则的抵触。

   

    同样是由不一样的认可产生的两件事,但我的反应却不一样。一个是迅速地让自己明白其中的原由,放下了情绪;另一个却产生了很多情绪:怀疑(该不该给孩子建立规则)、焦虑(孩子会不会永远不知道有些场合有些话不能说)、恐惧(害怕不做戏指责孩子就会失去关系)、心痛(知道孩子很委屈)、纠结(选择亲子关系还是选择家庭里另外一段关系)。最终恐惧占了上风,采用了粗暴指责的方式。

    如果当时心平气和地告诉临临,说这样的话不对,应该向对方道歉。临临一样会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两段关系同样也可以维系。这样的处理会更加巧妙得多。

    要真正地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尊重,真不容易做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