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学价格定价需求 |
双十一过去了,人们吐槽的除了快递还有越来越困难的优惠规则,折扣、津贴、红包、满减、返券……你都算清楚了吗?据说有网友为了制定最优惠的组合方案,甚至用到了微积分知识。为什么双十一的优惠活动越来越复杂?经济学中,这种策略叫做“价格混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商家利用复杂的价格计算规则增加了消费者比价的困难,并造成了一种价格优惠的假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或增加自己的销量。
3、激励:即消费者对优惠的定价产生的反应。举个简单的例子,除了双十一跨店减免的购物津贴外,很多卖家还会提供店铺优惠券,或者购买多件商品可以进行折上折的优惠活动。这种额外的激励能够刺激参与优惠的商品销量,比如,那些单品利润可能较高的商品往往会看似有更多的优惠,而有些投资者为了享受更多的优惠甚至可能购买了他们不需要的商品。同样,有正向的激励就有负向的激励,有些消费者会发现那些款式更新颖、功能更多、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往往优惠活动很少,这是因为此类商品并不需要额外的降价来刺激需求,商家更倾向于保留它们的单品利润。而那些退而求其次的商品,则会有很多的优惠,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现在仔细想想你在双十一是否购买了很多并不必需的商品?
4、效率:效率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假设,人们总是会会以最有效可行的的方式使用资源或者创造最大价值。所以,有需求的消费者会选择优惠多的双十一进行集中消费,并且充分的进行比较选择价格最优、质量最好的商品。同样,商家则更倾向于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双十一优惠规则的制定就像是一场博弈,商家在制定优惠规则的时候,除了考虑商品的需求弹性外,还要考虑到竞争者和替代品可能给出的优惠。在双十一这种集中的促销季中,商家和消费者往往都会陷入某种“囚徒困境”,打个比方,对于所有销售同一商品的卖家来说,进行价格“合谋”是最效率的策略,能够获得最高利润的均衡,但是,事实上监管者会阻止这种损害社会利益的情况发生。而竞相降价,书中作者将其称为重复博弈也会导致利润的损失。所以,在这种“囚徒困境”中,商家最优的方案往往是保持最低利润率的均衡。因此,如果你真的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商品,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十一的促销对消费者无疑是最有利的。不过,现实中的市场参与者往往更多,互相的牵制因素也更为复杂,所以,双十一的优惠规则将越来越复杂,除了引起消费者的价格混淆之外,这也是与竞争者博弈的结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