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和巴黎——20世纪国际金融中心的嬗变》
(2014-06-16 09:22:11)
标签:
金融中心金本位伦敦金融城纽约华尔街 |
“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一个特别的章节,在1914年8月走到了尽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40年中,世界经济度过了和平发展和科技高速进步的黄金时期,而这一切在1914年被打破。同样受到重创的是金本位制以及伦敦和巴黎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伦敦和巴黎——20世纪国际金融中心的嬗变》利用比较研究的方式,从金融的角度对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商业,社会和政治历史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全球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近700年中,只有4个城市能够被真正称之为国际金融中心。早在13世纪,威尼斯凭借身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口的绝佳地理位置,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港口作用,银行业、货币兑换、票据交换等业务非常发达,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地位一直保持了近4个世纪。到了19世纪,英国成为了经济实力最强、拥有殖民地最多的“日不落帝国”,英镑成为当时在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中最普遍使用的货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金融城一直占据着世界上最大的货币、资本和证券市场的位置,而且是唯一真正扮演国际角色的金融中心。
自普法战争失利后,巴黎失去了挑战伦敦的实力,但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英国、法国经济,《金融之王》中,英国和法国固执的要求德国必须承担远远超出其支付能力的战争赔款,教条的保护着金本位制而最终导致了1929年大崩溃。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使得美元取代了英镑成为了通用货币,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但是伦敦金融城与纽约华尔街之间的争斗始终没有停止。
失去了世界货币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伦敦金融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一系列开放性的政策实现“自救”,比如:开放“欧洲美元”产品的创新,这吸引了许多美元存贷款的吸收和发放、保单的发放和赔付、美元定值证券的发行和交易;80年代推出了著名的“金融大爆炸”,废弃了将外国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赶出伦敦金融城的“旧法则”,这对于依然实行分业经营的美国商业银行是极大的吸引力,于是伦敦的股票市场就成为了他们新的投资实验场。从此金融城那具有600多年历史狭小的“一平方英里”市长领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统计,2008年以前,伦敦从事着近一半的欧洲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着全欧洲近80%的对冲基金资产,进行着全球42%的外国股票交易;外国资产规模几乎是纽约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