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尔街的“刺猬”

(2010-01-25 09:11:19)
标签:

财经

对冲基金

华尔街

杂谈

Hedge fund——对冲基金,因与hedgehog——“刺猬”一词近似,在华尔街,对冲基金基金经理们被戏谑地称为“刺猬”,而二者之间似乎也存在着某种类似之处:勤奋而另类、低调但危险、浑身尖刺是最佳的防御更是最有效的进攻。这些刺猬统治的正是华尔街最为激荡人心,也是最神秘莫测的领域。
1949年,不得志的专栏撰稿人琼斯用妻子的10万美金创办了第一家对冲基金——琼斯基金,现代对冲基金的理念由此诞生。琼斯的基金使用杠杆对股票进行多头或空头投资,积极管理其净多头风险,并针对特定的少数私人客户,按照业绩收取提成。不过,受到当时资本市场投资工具种类有限的限制,对冲基金在接下来的30年间发展缓慢,直到1964年,美国依然只有琼斯一家对冲基金公司。
1965年,对冲基金历史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巴顿·比格斯,他与迪克·雷德克利夫创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费菲尔德伙伴公司,后来,巴顿·比格斯成为了摩根士丹利的合伙人及首席战略官,并被公认为是与量子基金管理者索罗斯、老虎基金管理者朱利安齐名的金融大鳄。而他的公司所在地,也是他的家乡——格林尼治,一个普通的美国北方小镇,成为了“对冲基金之都”,到了2005年,共有约380家对冲基金将总部设在格林尼治,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1500 亿美元。
因为高杠杆化的运作模式,对冲基金行业的波动巨大且市场敏感度非常高。1987年股灾给很多刚刚诞生的对冲基金带来了重创,不过,生存下来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积累了难得的市场经验,几乎所有对冲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经纪人。进入80年代,美国资本市场进入金融自由化的时期,为对冲基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到90年代,随着大量的创新性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出现,对冲基金真正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网络科技股泡沫破灭后,随后而来的熊市给共同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冲基金却获得了优秀的回报。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2年,共同基金平均每年损失11.7%,而对冲基金则利用操作灵活的特点,转而在商品交易市场中谋求利润。年均赢利达到了11.2%。
不过,90年代也给很多国家带来了灾难,对冲基金充当游资的角色在国际资本市场兴风作浪,获取收益同时也重创了这些国际的金融体系。1992年的英国英镑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和巴西金融危机,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有着对冲基金幽灵般的影子。
经过90年代的大发展后,对冲基金规模迅速增长,从1991年的580亿美元扩大到2004年底的9720亿美元,而其资金来源,也从原有的以富人阶层为主,转而发展为养老金、慈善机构、财富基金、机构投资者甚至各所大学青睐的投资标的。“刺猬们”演绎着各类惊心动魄的资本传奇,索罗斯、罗杰斯、朱利安等资本大鳄的名字与彼得·林奇、巴菲特等投资大师一样,成为了华尔街上被人顶礼膜拜的偶像。
此文为《资本改变世界投资改变生活——基金业百年传奇之旅》专栏之三十九,该专栏已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刊登连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