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灾”后的从容

(2009-12-30 15:06:11)
标签:

股灾

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

华尔街

财经

灾难总以同样的方式开始。

1987年10月19日,曾经黑色的记忆再次真实地在华尔街上演。市场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当天总计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这一天被标注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股灾几乎是在瞬间爆发,上至投资大师,下至普通股民、基民都损失惨重:华尔街具有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赫然发现其管理的麦哲伦基金现金余额不足,自己不得不卖出6.89亿美元股票以应对巨额的赎回潮;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也未能幸免,一天之内,巴菲特财富就损失了3.42亿美元……

灾难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在进行。1988年发布的《布雷迪报告》显示了共同基金的投资行为对股灾进程加速的影响。10月19日当天,仅富达基金就抛售了数十亿美元的股票。市场暴跌和巨额赎回的双重压力,导致共同基金不得不疯狂地抛售股票,基金总资产更是急剧缩水,使是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也从8月份的110亿美元迅速缩水至72亿美元。

回顾共同基金的发展历程,在1968~1976年间,美国股市也经历了两次较大且时间间隔很短的调整,在市场快速下跌时,基金的赎回情况并不严重,但随着市场的恢复,投资者往往选择在“保本线”上大规模赎回,投资者账户数量一度减少了15%,资金的迅速撤出使得刚刚趋稳的市场再次受到冲击,最终使得市场和共同基金双双受损。

出人意料的是,1987年的股灾却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结束。在这段“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里,基金的资金流情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不仅1987年没有出现资金流出共同基金市场的情况,而且投资者账户数量也没有下降,在股灾爆发的1987年,共同基金还是获得了741.46亿美元的净申购,次年净申购下降到27.8亿美元。美国普信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即使是股灾中受损最为严重的股票型基金,到了1988年4月份也重新获得了资金的净流入。

如果说痛苦是思考的源泉,那么1987年股灾是共同基金真正成熟的开始。自此以后,华尔街有了像巴菲特在办公室读报告的从容,有了像彼得·林奇一样敢于在暴跌时“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的智慧和勇气。不论机构投资者队伍扩大或者是市场参与者整体素质的提高,1987年的股灾对于美国共同基金不再仅仅是灾难那么简单。

1980年美国的IFR(一定时点上一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总值和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总额)还仅为2.9%,此后迅速上升,在1987年达到80年代的峰值7.1%。遭遇股灾后,IFR一度降至1985年底的水平。此后,随着401K计划进入大发展时期,共同基金自此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岁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IFR开始了一波难以遏制的直线式上升。

 

此文为《资本改变世界投资改变生活——基金业百年传奇之旅》专栏之三十五,该专栏已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刊登连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