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是今年以来关注度最高的关键词。虽然早有较高的心理预期,但8月份的CPI6.5%的涨幅多少还是让人吃惊不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价格已连续4个月创出新高,这个数字更是近10年的新高。
如果说以前CPI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宏观经济数据,那么到了现在,它几乎成为了所有人关心的焦点,大家开始发现,CPI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老百姓都在关心,下个月猪肉价格是涨还是跌?。专家在辩论,通胀是结构性上涨还是全面上涨;海外机构在分析,CPI是见顶还是失控;公众在揣测,政府下一步是不是要继续加息。
周小川在巴塞尔说,“对抗通胀是我们的目标”。
如何对抗通胀?或许你可以通过努力工作,以增加收入来抵消支出的增长;或许你收入很高,完全不在乎猪肉价格是每斤10块钱还是20块钱,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通胀就好像传说中名为饕餮的怪兽,你的财富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它吞噬:假设你拥有100万元现金资产但不进行任何理财,既便在通胀率仅为3%的情况下,30年后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40.1万元。而如果进行合理的理财规划,即使年回报率只有5%,经过15年100万元就能变成200万元。
时下有句很流行的话,“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你一定要跑过CPI”,CPI提速了,你准备好了怎样对抗了吗?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炒期货,炒黄金,炒股票,炒基金……。通过投资理财,对抗CPI,保卫资产,很多人的财富增值虽然达到甚至超过了CPI涨幅,但却没有感觉到生活更为幸福。人们每天都在反复地置疑同样的问题,明天市场是涨还是跌?明天该买还是该卖?基金是该申购还是该赎回?指数的红绿翻飞不断挑战我们绷得越来越紧的神经。
股市为投资者提供了通过交易而获取资本利得的机会,这是股市最大的魅力所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的波动会让投资人陷入一种被称为“欹斜”的现象,即一件事不管多么频繁的获得成功,但失败一次的代价太过沉重,最后会导致整体的崩溃。很多投资者在波动中通过频繁的交易实现了多笔但是小额的获利,但这些获利可能在一次大的调整中即全部化为乌有,甚至导致本金亏损。最为典型的就是“5·30”的大调整,很多投资者大半年来颇为丰厚的收益在几个交易日内便化为乌有。“欹斜”交易的特征体现在资金曲线上在一段时期的获利后会出现一次极速的大幅度回撤,直到投资者再没能力抵挡住资金回撤的压力,投资遭受到惨重打击。
其实应对“欹斜”的方法也很简单:如果你不知道该买还是该卖,或者为何时交易寝食难安,那么不如就索性来个“无为而治”:既便是遭遇
“5·30”这样深幅的调整,如果你坚持投资,时间会把短期波动抹平。当然,“无为而治”不是傻等,从5月底到现在,指数的涨幅超过40%,而相对数量的股票基金今年来的涨幅超过50%,而相当多散户的资产还徘徊在“5·30”之前。
不必对CPI的数字牵肠挂肚,不必为是否加息殚精竭虑……专家的事情归专家,政府的事情归政府,身处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只要轻轻松松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