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在大街上对人群大喊一声“阿文”或是“文文”....肯定会有好几个人回头。不少中国人在起名的时候都喜欢把这个“文”字入名。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文”字表面斯文实则暗藏玄机,看该字的结构,乃一点一横杀,可以说是所有汉字中为数不多的杀气最深的其中之一。金木水火土一概全不沾,只有杀气满满在其中。该字入名后主不可出名,一旦主旺则带动煞气犯攻其主。
那天看到一幅袁世凯二儿子袁克文书法作品后有感而发,字如其人呀。凌乱放纵,破败颓废。袁克文是19世纪的90后,从小就才华横溢,但由于生活太过放荡,混黑帮逛青楼,挥金如土,妻妾成堆,41岁就死了。真所谓: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袁克文死前生活就陷入潦倒,靠卖一些字画维生。死后只留下20块钱,是他所有的遗产。
通常人一旦有了一些艺术气质,就会显得虚弱,虚弱甚至懦弱。个性固执不聪明,我行我素,容易极端,随时都会走上歪路,袁克文更是如此,荣华享尽再而破败收场。
因为生前广散金银吧,袁克文混了个人缘不错,死后各路朋友出钱出力办了个体面的丧事。尤其在青楼界享有美名,所以当时出席袁克文丧礼送他出殡的妓女就有好几千人,可谓轰动一时。和北宋词人柳永有的一比了。
客观原因主观因素太复杂了,这些不表,我们今天只谈袁克文名字中的“文”字。
懂姓名学的人都知道“文”这个字非常不适宜入名。而用这个字的人又偏偏很多,因为人们总觉得文化文学,文艺.......这些显得书卷气,而殊不知“文”字构成乃一点一横杀,共四笔画就占了一半,还有悬头点,横刀一,非常的刚硬,用姓用名字都会成为很大的负担。不好!不妙!
比如说文天祥,孙文....都没扛住大任。
女人加“文”字命硬情感不顺,比如莫文蔚、陈文茜、叶倩文、蔡英文....。这些人要不当小三、要不打光棍、而且都无后代....文昭君一代绝世美女却被迫出塞,被禅于父子轮妻忍羞负耻。
满文军吸毒,郑秀文抑郁症,还有G文G这个婚蛋,下半生只有逃亡的命了。
不过呢小民百姓叫这个“文”字问题不大,大家不要太过担心,只要不出头不出名保持低调这个字带的杀气就基本伤不到你。
还有要看名字中姓或第三字,亦有做化解之用。例如范文芳,大家都很熟悉,范字有水草,芳字有草头有方地,掩盖了中间的“文”字煞气,此生基本可以无忧。
差点忘记了,还有王洪文姚文元....四人帮里就有两个“阿文”。出头出名后下场悲惨。
前一段时间我写的那篇关于袁崇焕的文章,提到一位明朝的老将毛文龙,大家还记得吧?在敌后搞根据地打游击,战功赫赫,威震敌胆,最后居然被袁崇焕以尚方宝剑无缘由的斩杀。
如果他不叫毛文龙而叫毛大龙,或许就不会死的那么惨了。大字虽然嚣张但没有成,煞气低了许多。
再说一个人,沈从文算是过的不错的“阿文”,文学成就相当高。1988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決定将诺贝尔文學獎给沈從文,怎奈,沈从文却在颁奖前不久去世了。而诺贝尔奖有一个硬性规定,规定该奖只能授予活着的人。沈从文错失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佩尔·韦斯特伯格在2012年回忆称,他在加入瑞典学院前,知道沈从文“非常非常接近获奖,但是他不幸去世了。”如果沈从文不叫沈从文而叫沈从大、沈从小,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十拿九稳了。历史没有如果,如果的后面全说笑。
另外历史上还有一位很著名的“阿文”不能不提,因为很有代表性。
此人就是徐文长,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天赋也是最可怜的才子,从小就聪明过人才高过人,是世间少有的奇才。他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便轰动全城,名满天下。
然而,这么一个天赋极高的人,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这是王长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经历时所作的一首十字歌。他自己写诗说:天下事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为什么?不要不信,因为他也是一个“阿文”。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呀。
比如说,李文亮,年仅30岁作为一名医生却感染病毒去世,成为中国新冠灾难最不幸者之一,黄文勇新加坡家喻户晓的著名影星,正值壮年却患上淋巴癌60岁不到就走了;罗文年轻时候就出名红遍大江南北,一生未婚,57岁患癌去世,杨荣文新加坡政坛最大政坛滑铁卢,因败选一夜之间宰相变平民。
就连拍的电视剧额吧,又帅有本事的许文强在上海滩历经千辛万苦杀出一条血路,刚混出点名堂,就被人乱枪扫死。是有意是无意、其实就是潜意识,
有人说了,那是因为叫阿文的人太多了,所以你总能从中找到你想对号入座的人。俗话说“人到一万各行各业,人到十万妖魔鬼怪。” 有一万人这里就能找到干啥的都有,而到了十万你连妖怪都能从里面找出来。
你要是这么想也没错。世界如此复杂,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总而言之吧,信则有不信则无。
写着聊着,一抬头又是一个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忽然间我又想起我最欣赏的曹操的那句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