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神有彭祖、神醫有華佗、书圣有王羲之.......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传说。这是一种行业精神,也是一种传承的必要。
但不能以为这些人就真的很牛了。传说毕竟是传说。
拿华佗来说吧,现在一个农村的赤脚医生都懂得比华佗多。这不奇怪。而且必然如此。华佗那个时代能多少医学知识想想也就知道了。
但人们依旧尊敬华佗为神医。因为医者这个行业需要这样的传承。无论是医疗技术和医者仁心都需要传承,有了传承才会有发展。
说到书法,王羲之也是如此。一千多年來被譽為書聖。而这段时间我看了不少王羲之的字帖,不禁感叹,事實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后人比王羲之写得好的人太多太多了。
古人的水平太古老,不能拿來和今人的相比較。拿华佗那点医学水平要是到今天别说神医,就连考个行医资格都没门儿呀。
而以王羲之这样的书法水平放到今天参加一个省级书法大赛能得个三等奖就不错了。
不同时代不能比较。这个要承认。但我们依然把千多年前人写的字当作不可逾越的神作,其實是在搞笑。古迹和遗迹的价值不能代表书法水平呀。
據說中國國務院的任命書都是手寫的,以示隆重。寫任命書的有一個人叫田英章。王羲之要去寫,人家還不一定要。據說王羲之很少寫楷書,寫的最好的楷書就是這篇孝女曹娥碑了。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田英章楷書作品
王羲之這帖子當然寫的是不錯的。但怎麼好就談不上了,普普通通和田英章水平也差不多。
我不是刻意要貶低王羲之,也不是說王羲之不配書聖的稱號,我認為王羲之作為古典文化的一個符號,理當受到尊重,這是必須的,但不必要繼續神在今天。把王羲之的書法譽為不可超越的高峰,這不合常識,難道中國億萬人口,寫了一千多年都沒有進步嗎?
要知道如果榜樣是奇怪的,那麼評判的的標準也必將是模糊的。人們把一些名人寫的王八體讚頌為千古顏楷第一人,那麼這就等於是給後人搞怪作醜提供了支持,毀掉的是人們正常的審美觀。
再看看古代的繪畫,就更明顯了,那技法材料,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古代繪畫都是非常幼稚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古畫的價值鏈城。
價值鏈城不是它的繪畫技法,這和書法作品本質上是一樣的道理。不要混淆。
中国人尊古是一个优良传统。但不能太過分,太過分这就成了阻碍近代科技在中国兴起的主要障碍。因为尊古崇古尚古,以至于滞古不愿自拔而扼杀了创新意识。什麼都是古人好,古法好,古訓好、古道好......事實上,這只是是一種虛弱的懷舊情結,沒有多少價值。
文明越是古老越是约束多,但约束多才会有古老的文明,此为守业。进步是好的也是危险的,跑的太快了会缺氧致死,飞机超速会空中解体。此为创业容易守业难。
所以对古人的东西要科学地看待,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被古人所束缚。要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
許多書家在提到王羲之的时候,都崇拜的五体投地,言必稱王羲之寫的一切都是最完美的。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少,但分析起来不外乎有这么两种原因:第一,以崇拜王羲之表示自己内行,越崇拜越是内行。第二种:被洗脑了,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他就信了。没有自己的堅定审美意识。
在這些人的意識中,不管會不會欣賞,你不說王羲之最好你就是外行,你就是不懂,你就是沒有審美觀。書法圈子裡願意說實話能夠說真話的人不多。
為什麼人們總是覺得古人厲害,因為只有厲害的古人才會被你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覺得今人水平差,因為你認識的水平差的今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