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敏感也是一种危险的种族歧视(第763篇)

(2018-02-17 23:41:02)
标签:

杂谈

过度敏感也是一种危险的种族歧视(第763篇)

除夕晚看了一晚上的电视,隔天看新闻才知道春晚节目又让人受伤了。其实这种事情吧每年都会吵一些出来,只是今年有点特别,搞出了点国际影响。这回据说是因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我快速回想一下那个被争议的小品,我咋就没注意到歧视在哪里呢?

于是我把那个节目翻出来又看一遍,我操!歧视你个妹呀!哪里歧视了?如果把小品中的黑人换成一个白人,剧情完全一样走,会不会有白人抗议种族歧视呢?

我认为,这里的所谓种族主义至少一半是自身内心隐藏的自卑感在作祟,还有另一半是圣母白莲花的价值观。前半种心态无论是在华人、黑人,还有回民之间多多少少都能看到。后半种心态的代表则是一惯追求政治正确的明星公知们。

比如我们华人来说吧,近代历史中国贫瘠落后,长期以来被外族欺负,造成中国人崇洋媚外和仇视洋人这两种矛盾的心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还不就是因为自卑因为落后嘛。

旧时代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如果没有今天中国人的自强,到今天你还是不得入内。你能怪谁呢?为了一句话整天吵吵“种族歧视”人家就不起歧视你了?别人挂起这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你就去捆上炸弹去和他们拼命,人家就尊重你了?恰恰相反,这只会更加令人鄙视。

人类生而不平等,无论是智商还是外表都存在着巨大差别,忽视客观存在,一点点小事就大喊种族歧视,如不是吃饱了撑的,就是别有用心。这和ISIS的思想就接近了,他们可以因为一本杂志漫画对他们的先知不敬就有理由滥杀无辜。

我早就说过,穆斯林的问题就是过度敏感,并把过度敏感当成自卫的武器,而今一些极端回教徒已经由此走向了不归路,将过度敏感的自卫演变成了恐怖活动的借口。

这种过度敏感你越维护就越敏感,敏感到甚至可以让人失去理智的为此不惜一切。

古时候女人的手都不能被随便男人看到,可如今女人们光溜溜的穿着三点式前凸后翘的在泳池里与陌生男子坦然面对。就是因为社会在进步,把不必要的过度的敏感抛弃掉了。否则我们今天将会失去很多关于女性有价值的东西,而只是在不停忙着给这个浸猪笼,给那个上贞节牌坊。

所以我告诉你,这种过度的敏感才是危险的,它不仅带来真正的种族歧视,还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谈到个人方面也是如此,人首先要学会接受客观存在的自己,比方说你长得胖,别人笑你长得胖,你如果也因为自己长得胖而自卑你就会生气,发怒。但如果你从不觉得胖有什么问题,别人说的你就会毫不在意。因为不管胖还是不胖,我们都一样的在生活。

在新马本地人中,有些人喜欢把从中国来的人叫做 China man .他们即便在以华语交谈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说“那个人是中国人”而会说“那个人是China man” 来表示他们自以为的轻蔑之意。

这或许是要区别本地华人和中国人,区别开来似乎就意味着某种歧视,久而久之本地人使用这个China man 的时候,听的人也会听出一种淡淡不是滋味的味道在其中。我的一些中国朋友和我说起过有过这样不愉快的经历,这个China man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而我却觉得好笑,China man 有啥不舒服的?本来就是嘛!我通常在与人自我介绍的时候就直接告诉他我是China man 。

如果别人喊你China man 你听了不自在了,人家就觉得这是你的软肋了,还来劲了。况且,本地人说中国人China man 又有哪里嘴爽了呢?这里的华人不都管China man 叫爷爷叫祖宗的吗?所以,人家一说你China man 就不高兴,真没必要。

甚至于,我在网络上还读过一篇流传相当广泛的文章,引述许多证据证明英文中的 chinese 这个单词是对华人的侮辱。说得头头是道,却一点也上不了正道。

这种莫名其妙的过度敏感真不知他是从哪场病里遗留的后遗症,除了无端增加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对英语世界的低级仇恨,又能带来什么益处呢?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如果不是坦然面对而是心虚的掩盖,那么处处都会有不能触碰的敏感地带,更何况那些专注于这类事情的好事者要找到话题就太容易了。关于除夕春晚的这则小品,甚至有人说什么“中国人种族歧视已经根深蒂固了却可悲的还不自知”这种瞎话都能编的出来,操他大爷的,自己用脑子想想,翻翻以前的相册,找找看咱们中国人到底歧视过谁了?

政治正确掩盖了多少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智商呀!不去思考,只跟着一起喊叫这是种族歧视,不管它添油加火的危害,只顾表白自己圣母莲花心多么的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