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很久没有去唐人街了,就是这里的牛车水。这是新移民最爱去的地方,那里有他们熟悉的故乡的味道。自从不知不觉变成老移民后我就很或少去那里了,那里给我的感觉是嘈杂的。
还有那种带着说不出的安全感的缺乏。以前的人力部就在那里,这里的酸甜苦辣,来这里工作的外国人都心里有数。为了种种和申请工作有关的烦心的事儿让来这里的人们充满着焦虑和不安,各种各样的人匆忙聚散,就像浮萍一样随着水流随意漂移。而这水流则是千百年来悲喜交加的移民潮。
现在,这里很多著名的老字号的档口饭店和各种铺子,因为后继无人只好收档结业。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新移民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几乎将这里扫荡一空,全数占领。我细细看去,还有些很旧的铺子似乎还是本地人在做,或许这类行业低廉的利润吸引不了虎狼之师的中国人才得以保留吧。
我看到有一两家老式的鞋店,店主老的都不成样子了,还在死撑,数钱的时候手都在狂抖,令人怀疑这样的做生意一般的沟通看上去都有困难。
早期移民的打拼比现在的中国移民要辛苦得多,他们除了要克服各种生活上艰难,还要咬牙忍受身为文盲的痛苦,但这一代人之后,他们的后代都不太可能去继承家业,在得到良好的教育之后,来佛士的金融区或者跨国集团的高职位才是他们理想的工作环境。
这时中国人来了,那种只有华人才能从事的华人也离不开的这些行业,自然而然的被中国人所取代。不像一些西餐业他们可以请印度人马来人工作,但中餐馆里是从来不会请别的种族的人工作的。原因复杂而简单。
除了毒品生意之外,其实色情业也是被接盘了。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赌毒黄,牛车水这几样一个也不会少。这里的洗脚的按摩的清一色的中国人。人群不管是来自中国的任何地方,大江南北的口音来到这里都变成了一口的中国式华语,所以非常容易辨认。挂羊头卖人肉的美容院被警方反复突击,却又雨后春笋般的随后发芽。
浓汤重油的小吃。肥头大耳的店主,热情而麻木的招待着期待大腕吃面的中国人民。 吃面的年轻人都把头埋的很低,满心的吃着面,故乡的浓情似乎都在这碗面里了,但只要一抬起头,这个世界依然是遥远和陌生的。
我看到一位刚刚结束一大碗面的华人妇女,像一头骡子一样用舌头在口中翻搅,清理着自己餐后的口腔,这让她的脸颊就像嘴里含了一个乒乓球一样,一会儿左脸鼓起来一会儿右脸鼓起来。
穷人总是多愁的,就连乡愁似乎也是只有穷人才会有的。这世界上有飞机还有高铁,不需要靠出卖时间和劳力的富人走到哪里都是乡。
廉价忙碌嘈杂的街道,随时会让你迷乱的人群。立在其中都觉得自己非常的奇怪,这么多年来依然没有方向,这是我的忧愁。
旧唐人就这样一波一波的形成绵延不绝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