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也谈文学 |
所以如果你一不小心单身了,就要小心了,自己过过悠哉游哉的日子,逛逛街喝喝小酒就好了,别想什么干大事业,那会送命的。
同样是伟大的作家,都是文坛泰斗级别的人物,巴尔扎克为什么51岁就死了?留下遗憾《人间喜剧》没写完。而托尔斯泰却能活到82岁,而且他的作品不乏大耗元气的鸿篇巨作。
分析原因还是托尔斯泰讨了一个好老婆,不但包揽所有家务、包爽之外,还当托尔斯泰的写作助理,《战争与和平》这本书5000多页稿子,老托的媳妇索菲亚硬是帮他反复誊写了7遍。这要巴尔扎克那都要自己亲自去干呀,结果呢累死了,人间喜剧写不完了。
还有莎士比亚52岁,死了。why?家庭生活不和谐,20出头就离家出走去伦敦,一去就是20多年,中间极少回家。也就是说和巴尔扎克差不多莎士比亚这一生过的也是过的单身汉生活,没有老婆的照料,个体生活也没法科学,这样的创作环境都是在拿命拼,所以早早死了。
这三个一比较,巴尔扎克算是最可怜的娃,从小家庭生活就不如意,一个惨兮兮的童年,被父母寄养到别人家,和母亲关系不好。他形容自己的母亲为一个可怕的女人。长大后巴尔扎克发奋写作,发誓要出人头地,拿自己和拿破仑比。
但他的第一部作品被法兰西学院一位院士评价到:这人干点别的什么都好,就是不要搞文学。如此的贬低并将巴尔扎克没击倒,反而激起他更加玩命的创作。巴尔扎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悲惨时代,黄天不负有心人,巴尔扎克最终获得了文学上的巨大成功。总结一下巴尔扎克的生活轨迹,单身、名扬天下、早死。
所以说托尔斯泰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索菲亚的照料,他写不出这么多作品也活不到这么久的岁数。托尔斯泰就像一个老小孩一样倔强任性自恋,反而老不知趣地觉得索菲亚是他这一生最大的病根。
夫妻之间本毫不相干的两个人遇到一起,并在一起生活建立家庭,那绝对是来互要性命的,彼此取性彼此索命,互换均衡就合作愉快,互换出现问题就血光四溅,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平平淡淡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分分钟都是在玩命,只是有的玩得好,有的玩的糟。
所以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就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没有这样一位成功的女人,男人们的拼搏不是失败就是早死。
所以说如果你一不小心单身了,就要小心了,自己过过悠哉游哉的日子,喝喝小酒唱唱曲就好了,别想什么干大事业,那会送命的。
接下来有必要补充一点,准确的说巴尔扎克不是没结婚,在临死前,他长久苦恋的情人终于答应嫁给他,但这完全是出于怜悯。
所以这里有个问题我又要琢磨了,巴尔扎克那牛逼的著名作家怎么会没有女人投怀送抱呢?法国的文艺女青年都跑哪儿去了,是巴尔扎克长得太丑了?但我们看到鲁迅这种长得那么丑的还有女学生跟他混,难道法国人不兴这一套?这个以后再探讨。
总而言之巴尔扎克在女人方面惨不忍睹,不是恋母就是搞第三者,甚至于和自己的女佣同居,这说的文化一点,就是在爱情方面巴尔扎克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3月份刚刚勉强结婚,到了8月份就一命呜呼了。更令人悲催的是,在他临死前老婆还跑去会她自己的情人。简直就是爱情灾难片。所以我宁愿说巴尔扎克是个糟糕的单身汉更为客观些。
说实话,这种鸟婚还不如不结婚,搞得晚节不保,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戴着绿帽死去。多惨呀!
我喜欢巴尔扎克的作品是因为它反映现实,读巴尔扎克的作品就可以对当时的法国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巴尔扎克之所以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读这样的作品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读历史。这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一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境。无论你是在在读《复活》还是《安娜卡列宁娜》或是《战争与和平》,小说中那个时代活生生的俄罗斯历史就展现在你面前。所以人们评价托尔斯泰的作品是想全面了解俄罗斯所必看的书。
相比现在的网络文学铺天盖地,形成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作家们边写边发,根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些什么,看读者的反应,看自己的心情临时决定,科幻、怪异、穿越、武侠,什么都搞。但现代人确实更有才华写作能力更强大,资讯资料历史科普,等等知识点仅凭借网络就可以信手拈来,快速写作、想象力丰富、知识面广博都是空前的。我说不好这到底是文学的成功呢还是信息技术的成功,总之再过数十年,人们回忆起现在的网络文学会有怎样的一种认识呢?
任何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带着浓厚的历史痕迹,反映时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础,即便是现在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网络虚幻文学,至少也说明了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多么的空虚和愚昧。
但历史在前进,人的审美也在变异,现在的无聊可能也会成为日后的伟大,西游记不就是这样的作品吗?所以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可是一个严肃的历史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