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狼谈新加坡的“精华”和“精英”们(2)
(2013-10-10 19:45:13)
标签:
李光耀新加坡华文林文庆南洋大学精英精华 |
分类: 本地风情 |
但客观的讲,这也是深受自身条件和时代环境所限制的,或许这是一条一直在摸索的道路,精英派和精华派都在其中锤炼,有得有失。虽然大多数人并没觉得不妥,精英派可能好几代都无法回归母文化的怀抱,而精华派则是血淋淋的断送了整整一代人的南洋之梦。
今天我们接着聊新加坡的“精华”和“精英”们
精英和精华的现状。
长狼:精英和精华在新加坡是属于两大不同的阵营,也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两股势力,多年以来这么两股势力就不断的纠缠着,纠缠到最后当然是精英派大获全胜,不仅如此,通过斗争精英派还同时斩断了精华派的华派命根,让精华派在本地失去了延续的能力。所以现在不管是精英派还是精华派,他们的后代统统都是精英派。
那么精华派是否会在本地彻底消失呢?
长狼:我认为不会,而且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精华派可以说是遇到了一个春风吹又生的时代。尽管现状是精华派很凄凉,在本地基本属于黄花鱼只能溜边儿玩,登不了大场面,但受益于强大的中国根文化的带动,精华派续种的机会其实又来了。中国现在对世界的影响虽不能如英文那样普及全球,但对于亚洲,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是勿容质疑的,况且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国家,这里华文化的星星之火一直就有燎原的潜力。对此,我本人是抱着乐观态度的。
但是华文在本地的没落之势是有目共睹的,政府的不支持,学校的不重视,年轻一代与华文化越走越远,这样的状况如何能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呢?
长狼:我上面讲了外部原因的影响,新加坡是个小国,自己是掀不起任何风浪的,她除了随波逐流之外其实是别无选择的,只要中国的崛起不会半途倒下,那么新加坡搭乘中国龙腾飞的浪潮就是合理而必然的。这样一来,本就与中国同种同文的新加坡文化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方向自然而然的作出调整。虽然这主要还是民间的文华渗透,但有时民间的影响可能会大过政府的制度。
再谈谈内部影响吧。
长狼:这里的内部影响,也就是自醒式的文化反哺。
关于这个我要提一下几年前我写的一篇杂文《是汉人的后代就要除去不识父语的污名》这里面提到的林文庆先生,就是属于这种自醒式的文化反哺。他是在接受了英文高等教育之后,从大量的英文读物之中了解到自己身为汉人的原生文化是如此的伟大和令人自豪。
还有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也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李光耀本人是土生华人,属于标准的精英派,但他显然是智慧超群的精英派,在他的人生智慧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终悟出“华人华语”的深刻道理。
这是在知识智慧的积累达到一定高度时才会产生的疑问,探求属于本民族原生态文化的荣耀。
这个自醒的过程,是一种极高的智慧渐悟,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换句话说,也就是那些越是智慧精英们越是会产生文化反哺的可能,这就是内部影响。
现在来打个比方来说说,一群原始人,跟着他们的强者领头,四处寻找适合居住的风水宝地,他门先是来到了山上发现有果子可以吃,一些人很快乐就吃起了果子,并定居下来了。但后来有些人发现山上不好,接着来到水边,不少人又发现水边有鱼吃,很多人很快乐就开始抓鱼吃,并定居了下来。再后来他们发现水边也是有很多缺点,于是来到了平原,他们终于发现这里才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但是这一路之上跟着他的人,因为懒惰无知,或者没有雄心,得过且过,安于现状,有的就留在了山上吃果子,有的就留在了水边捞鱼虾。。。。能够最后一直跟着他来到平原的只有一些相对比较强的人。
李光耀就是这其中少数可以一直探根求源的人,在他晚年的时间里终于发现的原生文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那些早年被他带到英文山上的普通人,他们是不会有这个智慧自我激发去寻求原生态文化的自尊与荣耀。所以他们其中的很多人也许永远只能呆在山上采果子吃了。
对于这点,我认为李光耀作为一名领袖对于本地的华文现状是负有巨大责任的。
但客观的讲,这也是深受自身条件和时代环境所限制的,或许这是一条一直在摸索的道路,精英派和精华派都在其中锤炼,有得有失。虽然大多数人并没觉得不妥,精英派可能好几代都无法回归母文化的怀抱,而精华派则是血淋淋的断送了整整一代人的南洋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