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对日本的征服之战为何惨败收场
(2013-08-05 19:27:40)分类: 历史沉海 |
日本属于汉文化的支系,与其它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比起来,日本乃汉文化的不食之地。汉人政权从来没有对日本表现出多少食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与中华大陆隔着茫茫大海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大海挽救了日本的延续,使其逃脱了汉文化的全面侵蚀。
不过在中国的历史上对日本的态度有过一次例外,那就是元朝时期对日本的两次大规模入侵,这是在汉人政府大宋王朝被摧毁之后发生的,征战的惯性和一统天下的雄心让蒙古人政府不顾隔海战争的困难而挥师日本。
但日本的存在似乎有着它的特殊意义,从千年发展历史上来看日本与中华大陆之间存在一种难以解释的互促关系。仿佛是天意的安排,留着日本这块惊堂木,要在中国昏睡不醒的时候敲醒中国。
所以,即便是强大到地球上没朋友的元朝大军,对弱小落后的日本的侵略,都仿佛有神助一般,被不可思议的轻易化解。
1274年元军对日本发动第一次侵略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永文之役”。这场原本进展顺利的战事没想到遇上一场风暴瞬间将元军劣质的战船尽数摧毁,日本人抓住战机轻而易举的击败了入侵的元军。
说句题外话,如果元军拥有了如郑和那样的“宝船”,或许情况就会严重不同了,没准现在正和台湾一样在闹独立呢!所以惯打陆地站的蒙古军还不具备海军作战能力。
第一次侵日战争惨败后,忽必烈知道这不是战败呀,是自然灾害嘛,但他坚信通过这次敲打,日本人应该知道元军的厉害,估计不用再打日本就该服了。于是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而日本人却根本不买帐,很干脆地一刀将蒙古使者斩首。
面对这种态度,身为天朝大国的忽必烈自然不会罢休,曾征服近半个地球的蒙古大军还搞不定你个小日本?忽必烈严重不信。
在稍作休整之后,元朝便于公元1281年,第二次发动侵日战争,日本史称“弘安之役”。
此役元帝国调集约二十万大军,雄狮猛虎之士,欲将小日本一举抹平,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上次帮日本人解围的风神又来了,而且更大更凶猛,而且持续了四天四夜,那些不能抵抗风暴的元军战船再次被拆了积木。这次到直接,还没有正式开打,一场海难就让来势汹汹的庞大元军瞬间变成海上瓢泊的叙利亚难民。
与此同时,本来躲在家里吓得发抖的日军抓住战机大举反攻,这时候的元军别说打仗,能逃出海难活下来的就已不错了,刚刚从天灾死里逃生的元军,早已毫无抵抗之力,只有坐等被杀,杀剩下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
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部民(贱民)。
今天的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
在这次惨败中,南方军只有三名士兵逃脱。
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在弱小,猥琐,卑劣的倭人面前却尝到了史无前列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