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谈寒韩
(2010-08-01 16:47:06)
标签:
上海人海派文化罐子韩寒 |
分类: 大谈时事 |
李敖一向以台湾文化界里的老流氓著称,和他的精神恋人陈文茜同样在阿里山的岩洞里练就了一套葵花宝典的嚼屎神功,不言则已,一言惊人,大嘴一开便可臭翻整匡屎壳郎,一爪撩文坛,一须触政坛,此二人惺惺相惜,阴阳合壁,横爬与文坛,无敌于江湖。
最近陈文茜女士评论寒韩的一席话更是佐证了二人深固的革命友情,一开始就引用李傲-----“用李敖的话说,韩寒不值得评价。作为上海市民,赛车先生的韩寒看起来蛮帅的,其实没有多少文化底蕴。对于上海世博的无知,显得浅薄和没文化,说话就像放屁一样轻松。”
用李傲的话说,寒韩不值得评价,也就是说李傲什么也没有说,这很正常,李傲太老了,看不懂寒韩了,除非真的有防腐剂可以吃,让他头脑可以永远清醒。接下来是个句号,“作为上海市民”,这句开始应该就是陈文茜说的了,“赛车先生寒韩看起来蛮帅的”,先定位这是个开车的,然后用女人的眼光瞄着寒韩,蛮帅的。一个开赛车的没有多少文化底蕴,也就自然了,这样的人对世博的无知显得浅薄和没文化,就更加想当然了。如此随意评价一个人,最后一句话可要原封不动还给她“说话真的就想放屁一样轻松”。
其实,韩寒是用不着别人替他出头的,这个寒韩可不是省油的灯,会以一句“不要跟我装逼”懒得理睬。而让人费解的到是这位女士说出此番言论,可以如此不顾性别尊严,年纪德行,难道只是为了小李傲做块尿片吗?
寒韩生活在上海,一个让人生活在这里便会具有鲜明特色的的城市,这里出了不少人才,也有值得乐道的过去和未来,这里的文化和工业,曾经影响了整个中国,全中国的有识之士及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纷纷涌向上海,造就了不凡的一代又一代充满智慧和视野广阔的上海人。
寒韩身在其中显然不会不带有地方特色,时代杂志曾评论寒韩是一个很中性的人,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上海的地方特色,在上海住过的人都知道上海的小k,小菜和小男人,是这里的一大特色,细说起来太麻烦,自己去体会也不太难。简单括起来解释就是体面,精明,和中性,韩寒就这德性,三方面全都有了,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体面让他获得年轻人的普遍青睐,精明让他善于捕捉热点,总是站在话语的浪尖,中性让他免于荷尔蒙的干扰保持冷静。
在上海谈文化总是让人恋恋不舍海派情结,但在寒韩的文章里是感受不到海派文艺气息的,也许所谓的海派真的早已过时了,陈逸飞的油画里残留的一丝海派风情竟成绝唱,作为上海人,寒韩有点可惜,根本没有继承或是发扬海派文化的想法和能力,和他所受的教育太低是分不开的,余秋雨之类的海派文艺的复辟者也不带韩寒一块儿玩。当然,寒韩还是可以说,海派算个屁,就如同当年说“作协”算个屁一样。寒韩就是可以这样不买帐,破罐子是不怕摔的,有名的破罐子同样值钱,相反如果韩寒将作协当做一个梦想的家园,奋斗的目标,那么他所得到的将会是永无休止的教诲式的羞辱。
其实寒韩很聪明又很又才气,比大多数读了大学的人要智慧的多,从韩寒身上我们其实看到了一颗智慧的心和所受的教育并不成正比,只是社会即成的僵化观念对受教育较低的人总是抱有极深的偏见,这种腐尸般不堪的落后观念显然也影响着韩寒本人,在这样强大的社会固有意识的攻击下韩寒不由自主的反叛了起来,而这种潜意识的逆反心里让他对阳春白雪的文艺始终会有抵触心态,是这个时代造就了他,就如同那个时代造就了海派文艺一样,每个人都是时代刻刀下无从遁形的木偶。
其实,谈论寒韩是非常有意思的,他很娱乐也很文学,很平民也很明星,很主流也很非主流。在他身上总可以找到异想不到的真实,在他的嘴里总能听到刺耳但又过瘾的高频音效。
关于陈文茜,虽然也常常以自己是个敢说话的人而自居,却只是不男不女的将自己塞到厕所里,故作狂野的涂脂抹粉。她的狂野文化恋人李敖也是一个玩弄文化,却不是真懂文化的人,是个装着文化假肢的瘸子。你们可以说韩寒没有文化,但没有人敢说他没有思想,韩寒是个文化孤儿,早早就和文化父母分离,但至少,他四肢健全,也从不涂脂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