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的精神溃疡

标签:
教育精神溃疡新加坡文化 |
分类: 吾思吾想 |
一则小故事让我笑了笑,又想了想.
一位没有正规上过学的乡下人通过自学,也学冠一方,成为远近相邻有名的才子,小有通今博古之说,左右邻舍有个什么难事儿都来请教,还收了不少学生,教导当地人知书达理,礼德善真,当地人们都尊他为先生。他自己也当仁不让,以文化人自居。
有一次县里搞调查要填表格,有文化程度一栏,这位老先生想了想填了两个字“很高”,工作人员乐了:老先生你得填你上过什么学?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老先生要了摇头说,我没有上过学呀?工作人员一听,接着就说那么你就是文盲了?你没上过学就是文盲,即是文盲,我来帮你填吧!
老先生一脸不悦,我怎么是文盲呢? 我还可以教别人读书呢!文化程度和有没有上过学有什么关系?
故事就是这样,蛮好笑的一则,是老先生傻得可爱,还是工作人员门缝里看人呢?
让我们回到老先生的问题上来吧,文化程度和有没有上过学有没有关系?
文化程度高就是上学上的高吗?问题看来好似可笑,又似乎是明摆着的事儿。
其实,我们往往是混淆了文化和技能之间的概念了。慢说这位老先生是否真如他自己说得那样文化程度很高,先看看我们周围的那些被认为文化很高的人,到底是怎么一个高法。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有机会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了,这话没错,大家都这么认为,一说到上学读书就是接受教育,就是和文化程度的上升成了正比,当下读大学已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研究生博士的也一抓一个满,但这些人就一定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吗?一定就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人群吗?
在新加坡生活了十多个年头,通过对该社会的不断了解,以及对人们思想水平变化的分析,对教育一词也是有了比以往更深的理解,新加坡号称是一个高教育国家,接受大学或以上教育的占了人口的百分之3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数字,在普遍的认识习惯中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高教育水准的国家,但我们在这个国家里看到的除了一批又一批聪明能干的知识机器外,却看不到一点和文化有关的水准存在。这里的人没有思想更缺乏创意,没有艺术细胞也不去关心政治。
死水一潭的人文景象,除了工作以外几乎就是走街找美食和各种消费生命的娱乐,电视上整天没完没了的美食节目仍然让当地人看得津津有味,接着搞笑搞笑本地的电视节目一天就算过完了。
图书馆是学生找资料的地方,看过一本以上世界名著的成年人要用显微镜来找,博物馆是给外国人参观的,各类文化艺术展邀请的是外国人来这里租场子,国家剧院是本地有艺术气息的有力证据,至于里面是什么内涵有多少本地因素就不要管那么多了。
大学毕业后的新加坡人有了高薪的工作,买房买车接着终老一生。。。。
几份报纸搞的气势都很大,来头不小,却错字连连别字满天,成语乱用,语句不通。说是第一语言的英文被拼错的也是屡见报端,请来外地人才,又被当地人当作是来抢饭碗的,叫声连连。
另一方面,新加坡是一个清洁的城市,这个美名,早在世界各地传扬了很久了,但是你到组屋区去走一走你就会发现这个美名原来是个浪得的虚名,常常你会看到垃圾满地,墙壁上到处被涂鸦的景象,但很快这些垃圾就会不见了,涂鸦也会被清除掉,怎么回事儿?看看那些整日在烈日炎炎下,抱着头巾卖力清扫的印度阿三,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新加坡的清洁是这样得来的。
但不可否认这里的科技是领先的,技术是一流的,国家是富裕的,人民是幸福的。
但我要说这和文化无关,这和知识有关。
有知识而没有文化的新加坡还是发达的,先进的,美好的。
这是知识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与文化无关。
这样说有点武断了,有知识没文化又好似是一个矛盾的概念。
但确实存在。
一群没有文化,没有思想的高级技术人员,不仅在新加坡,世界各地都是存在的。而造成这样局面的正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也许这根本称不上是教育体系,说得更确切点应该是训练体系,或是培训体系。教育?教育了谁?教育好了谁?教育了一代一代怎样的人?
那些高级技术人员所拥有的只是被训练后的客观的应对性思维,而没有主观的探索性思维。充其量学到的只是一些生存技能罢了,和农民工的一手好木匠活本质上是一样的,对思想和文化的提高不俱直接的作用,然而缺少了真正教育的现代人都干了些什么?
对金钱物欲的追求,认为就是终极信条,对思想精神上的东西,不屑一顾,也永远搞不明白,吃饱了撑的,要钱才是最主要。
失去了信念后的精神溃疡正在蔓延无尽。。。。
华尔街金融俊才们的贪婪和自私将世界推向经济崩溃的边缘,物欲和强权的肆虐又使各地饱受征战的浩劫。
我只能说,这些受过高级技术训练的俊才和野蛮无知的恶人其实是一个平面里两条不平行的线条罢了,最终是交于一点的。
他们同样缺少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