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山西永乐宫】

标签:
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旅游 |
分类: 旅游 |
1959年至1964年间,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得永乐宫位于库区淹没区,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城北郊的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许。

2、永乐宫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3、无极门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均为隔扇门,其余为墙。北中三间设神坛,其上供奉道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殿内四壁满布壁画,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286个。

5、

6、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部一间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与后檐明间皆为隔扇门其余为墙面。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扇面墙后为《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

7、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

8、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9、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重阳殿壁画基本上继承了纯阳殿的表现方法,用49幅画面来描述王重阳一生经历。虽然时代稍晚(东壁画中石碑上有洪武元年字样,可知壁画当完成于明洪武元年1368以后),破损亦较严重,但是从其反映道教有关事迹及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来说,仍具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其绘画风格看,仍与纯阳殿相近,当仍为朱好古门人这一派系匠师所绘。
10、壁画里层层叠叠的人物,各有神态,其气势的恢弘和华丽堂皇的艺术价值,只有亲身到永乐宫去看,才能真正感受什么是无可复制的完美。
人物须发极尽精微,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色彩厚重而丰富。看到满墙风动的神仙,你不得不相信如果没有一种信仰在,这些细腻流畅的壁画又怎能被这样完美地创作出来?

12、三清殿内的壁画是有名的《朝元图》,它描绘的是各路道教神仙朝谒元始天尊,长达95米的壁画中,286位神仙人物向着一个方向朝拜,人物前后排列四、五层之多,彼此相互交错,井然有序,使整个壁画显得场面壮阔,气势恢宏。

13、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人物的质感动势,造就了他们迎风飞动的飘忽感。

14、文官文质彬彬,面容随和;武将全身披甲、鬓发飞扬;玉女则亭亭玉立,面带微笑。他们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凝神或顾盼,形象各具特色。

15、而西壁堪称是整个《朝元图》中最精彩的部分。画面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官簇拥左右。

16、永乐宫壁画,始于元代,衰于明代,总面积达960平方米。他集历代壁画大成,层层叠叠的人物,庞大的队伍,近300个人物无一相似,各有神态。其气势的恢弘和华丽堂皇的艺术价值,并不亚于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17、永乐宫壁画为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教义和感召人心,其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几乎和元代共始终。永乐宫壁画,满布在三座大殿内,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18、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是三清殿壁画艺术的又一特点。在富丽华美的青绿色基调下,有计划地分布以少量的红、紫、深褐等色,加强了画面的主次及素描关系。在大片的青绿色块上插入白、黄、朱、金及三青、四绿等小块亮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色是以平填为主,采用天然石色,所以能经久不变

19、搬迁之时,国家拨款二百万元,从北京、五台山等地来永乐镇的专家、工匠及民工五百多人,还从当地雇佣了大量民工。搬迁之时,沿途道路全部铺上了黄河细沙以保证道路平整行走起来不会颠簸。壁画包装间隙用棉花和木屑填满,然后捆装。在捆绑好的画框下还垫有弹簧卡。
如果说敦煌壁画是一个开始,那么永乐宫壁画则是中国宗教壁画的顶峰和终结。
它是所有学美术,研究美术人必须临摹的瑰宝,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图案和艺术背景,都是绝对的珍贵资料。
它们的区别在于,首先,敦煌壁画是寺窟壁画,而永乐宫壁画是寺观壁画。永乐宫壁画较敦煌壁画在作画的环境与幅面上更益于施展画工的才华。
其次,敦煌壁画,特别是唐代以前的作品,还处于演变潮流的激荡之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西域、印度甚至欧洲的一些画风。而永乐宫壁画则集历代壁画大成,特别是直接继承了唐代宗教壁画的人物造型开张、比例严谨、用笔细致、姿态生动、衣纹畅快、气势雄伟的大唐风格。具体说,永乐宫壁画完全沿袭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唐代正统派的绘画传统。
22、仔细揣摩永乐宫三精殿壁画,可以发现其绘画用笔十分讲究。画中人物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尖细,随着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远远看去,人物的胡须仿佛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即所谓的“毛根出肉”画法。如此精美、准确、生动的画云鬓、胡须的用笔,反映了画工对解剖、透视学的理解,而笔的运行也做到了准确、舒张、刚健,不允许有丝毫败笔,显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画直线不用界尺,画弧光不用圆规,这又要求画工具备过硬的画线本领。这些正是从六朝、隋唐壁画延续下来的优秀艺术传统。从云鬓、虬须的“毛根出肉”的画法上去考察,永乐宫三清殿壁画诸路神仙、真人也宛然出自吴道子的笔下,继承发扬了吴道子的大唐风格。
永乐宫原址所在的永乐镇位于芮城西南的黄河北岸。1959年,那里要修建三门峡水库,而永乐宫正好位于计划中的蓄水区,水库建成后它将成为淹没在几十公尺深水之下的“海底龙宫”。

24、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们,仔细研究如何将永乐宫内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他们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一共锯出了550多块,每一块都标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之与墙面分离,然后也全部标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

25、因此,永乐宫壁画为我们进一步破译中国宗教人物画高峰时期的唐代壁画面貌提供了很好的摹本。它承前启后,震古铄今,继往开来,不但独立于黄子久、王蒙、倪瓒、吴镇元四家文人山水画之外,成为独立的宗教人物画体系,而且是中国宗教壁画的最后终结。此后,随着宗教的衰落,中国宗教壁画也式微下去,人物画从神圣的寺观墙壁步入民间,进入卷轴,其雄伟的气魄也日渐消磨。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现存最宏伟的道教壁画,它们体现了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今天,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风采,更可以得到发展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启示。
26、这项曾经被形容为“神仙也不容易办到”的工程,从1959年开工起,经过了近5年时间终告完成,永乐宫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重建后,永乐宫壁画上的切缝小得几乎难以辨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美地保留了这群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

28、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要修建三门峡水库,行经的地面,要淹没永乐宫壁画,为保存壁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和学生陆续到达。在陆鸿年、叶浅予、邓白等国画大师带领下,画家们将永乐宫上前平米的壁画原样临摹下来。
政府虽然穷,却用了不少的钱,用相当先进的技术,把整个永乐宫,拆卸、包装、移动,移到现在的地址——芮城县龙泉村东侧。

53、站在永乐宫内,秋风送来阵阵悠扬的音乐声,随声音寻去,看到这个纯阳罫,乾上坤下,元亨利贞。由324台太阳能播放器构成。
去过永乐宫的人都讲,她好像落地生根,一直在这个地方,完全看不出移动的痕迹。七百年过去,花开花谢,云走云飞,连亘古万顷的黄河都改道数次,永乐宫还屹立着。
是因为其中那一群神仙的庇佑吗?或许是,肯定是。
后记:
永乐宫真正让人感到惊艳的不只是它那保存完好的元代建筑,而是那大殿的四周墙壁上绘制了密密麻麻的众多神仙画像,那超乎想象的画幅,让人叹为观止。
永济永乐宫旧址遗存有一石灯台,上有铭记称:“先代因官徙居,遂家河曲。今奉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陛下、法界苍生、并合邑人、先代亡父母、见在家口,建立台灯一所于村观中天尊堂前……天宝五载岁次丙戌正月癸丑朔卅日壬午建”。文中所述村观所在地“河曲”在河东蒲阪县南,即黄河边的永乐镇。唐代的天尊堂使得永乐镇建置道观的历史向前推了近千年。
前一篇:冬季小游景山寿皇殿
后一篇:解(Hai)州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