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黄寺

标签:
京城西黄寺旅游 |
分类: 旅游 |
它的东墙外面应该就是现在的中轴路。那它就应该是原来华北大酒店、现在的歌华大酒店那个位置。抗日战争之前,东黄寺应该还在,1928年的一张航拍图上还可以看见它。西黄寺后来在1987年的时候,由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改建成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也不对外开放。只有西黄寺塔院,一直保留着,虽然没有对外开放,但也没有完全破灭。西黄寺修缮后,现在也已经对外开放。


20、 整个博物馆最让人觉得神秘的应该就是这个清净化城塔,正殿后身有月台直通后面的清净化城塔。清净即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远离恶行和烦恼。
化城就是幻化出来的城,比喻小乘境界。这座塔借鉴了金刚宝座塔的形式,但它不是金刚宝座塔。塔的前后有四柱三楼石牌楼,前面的牌楼南面额匾写“慧因宗上”,慧:智慧;因:缘头;宗:宗门;上:高者;这让人觉得这里在之前一定是个只有皇帝才能到达的地方,这样的风格在北京城里也确守少见。

23、塔台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座四柱三楼通体为汉白玉雕成的仿木结构建筑的牌坊南面正向的牌坊题额为"慧因最上"、"妙祥真空";北面居后的题额为"圆觉观音"、"华严海会"。楼顶为庑殿式,楼下拖斗栱,额枋浮雕龙凤和藏文经咒;二边楼柱面上浮雕缠枝八宝,正楼阳面刻清高宗书楹联,石柱和抱框为整石雕成,柱脚用浮雕莲瓣串珠夹柱石,中间锢以铁箍。南面台阶两侧各有石雕辟邪一头,昂首吐舌,身附短翼蹲于石须弥座上,形象十分生动。塔台四角各有约7米的塔式经幢一座,带有密檐式塔的形式;上刻经咒,并有乾隆四十九年的纪年。塔台中央为主塔,塔高15米,为覆钵形的喇嘛式塔。主塔由顶部、塔身及塔基组合而成。塔基呈八角形,其上有八角形须弥座,八面各浮雕有卷草、莲瓣、云彩、蝙蝠等花纹,雕工极精美。腰部雕佛传故事画八幅,即佛门中所谓本身"八相"。

24、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高宗建清净化域之塔以纪念班禅六世,因塔内安葬有班禅六世的衣冠经咒,故又称“班禅塔”。

25、

26、石塔建在高3米多的塔台上,塔台平面呈亚字型,四角均向内收二折,四周围以白石栏杆。
塔身正面有佛龛,浮雕三世佛,两旁雕有菩萨立像八个,塔身以上为折角小座承托莲花座、相轮和宝瓶组成的塔刹,两侧飘垂云纹垂带,好似宝冠的帽翅,阳光照射下,宝塔金顶光灿夺目。


29、

30、
塔院坐北朝南,平面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由三进院落组成。临街的三间前殿,绿琉璃瓦黄剪边歇山调大脊顶,旋子彩画,五彩斗栱,前檐明间为红漆棋盘大门,后檐为菱花格扇门窗,砖石台基。殿左右外围墙上各有一座灰筒瓦箍头脊悬山顶的角门,殿内原有四天王泥塑像。垂花门内正殿五间,殿前有月台,中间有雕龙丹陛。殿内井口天花,井心绘曼陀罗花,花心书为藏文。大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间,正殿后面有一条高台甬道通向石塔,即清净化城塔。
由于本人是头一回去,抱着找不到地方就打道回府的心态,所以没带相机,全部手机拍摄。
另小贴士:西黄寺乘车:地铁8号线安华桥下车,E出口出站沿鼓楼外大街一直朝南走,见红绿灯右转,(也就是西转)黄寺大街直行400米即到。周六周日开放,早9:00至16点,16点30分闭馆,一定要带现金购票,亲眼见一对小年轻没带现金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