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anyan
Yany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3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教学感悟—《一个都不能少》与“好老师”的定义

(2012-07-02 10:18:54)
标签:

教育教学感悟

分类: 教学教育

没有一个专业演员,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或者感人肺腑的镜头,仅仅是对生活平实的记录,却获得了空前的关注,这就是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部关怀的电影,一部贴切生活,感人至深的电影。也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获得了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

《一个都不能少》纪录片式的风格统御了整部影片的美学,非职业演员、纪实性的拍摄手法、贫困的山村小学,这里面追求一种真实感。不管这种真实感有没有做到,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感染了很多人。同时因为该影片与政策相符合,国家版权局为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下发了版权保护通知,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国产影片的版权实行如此正式的保护。但影片里人物在陌生环境--城市的遭遇,成为影片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奖的重要原因。当然也因为影片中所有的困难都是被电视台台长的怜悯所解决,遭到众多国内影评人的批评。影片选用的所有演员均是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但却以其真诚质朴的表演,演绎出感人的故事。魏敏芝和张慧科都是河北小赤城县所属两个村的学生。魏敏芝自从拍了这部片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魏敏芝家境和电影中的她一样贫寒,《一个都不能少》放映后,她得到了许多热心人的帮助,家里的妹妹也因此重新回到学校。后来她自己也曾报考了电影学院。

《一个都不能少》以纯真、朴实、自然的拍摄手法,带出现今中国山区的基础教育推行的实况和问题,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动容的气氛。《一个都不能少》在我看来映射除了这样三个问题:山区教育制度的推行,城乡生活的差距,中国人性的揭露。

教育学中最常探讨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好老师。这里就有个现成的例子:魏敏芝。

魏敏芝完全算的上是为好老师,虽然她文化基础只是小学毕业,年龄只有十三岁,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但她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好老师。为什么她是好老师呢?还是把这个问题带到什么是个好老师的问题来探究吧。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好老师呢?这有别于合格的老师,合格的老师是指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老师,而做一名好的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要满足“好”这个最苛刻的要求。在某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种对好老师的理解。

第一,一个好老师,要敬业。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她就具有敬业精神。良好的敬业精神就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不断提升自己,实现更高的目标。作为一个好老师,她肯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她认定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将这种执着与热情遍洒于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热忱积极,勤奋投入,作为一个好老师,她将教师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付出着并快乐着。有时候,做老师的心情是压抑的,但她懂得如何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带动学生快乐。当她找到让自己快乐同时带动学生快乐的窗口,她也就找到了职业快乐的真谛,也就无愧于她的职业。魏敏芝自己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在教师这条路上的前途,或者说想过对此有所希望,但她教只比他小几岁的孩子们时每天都是快乐的,把她所能教的所有东西都毫无保留的给了他们。在失去一个孩子的时候,只有她坚贞不渝,牢记高老师走的时候给她交待的每一件事情,要看好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第二,一个好老师,要有爱心。

 这也正是现在大部分老师最缺乏的地方。由于应试教育的贯彻老师们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机械化了。很难有机会去跟学生培养深厚的感情。更不用说能到达像魏敏芝和孩子们的那种深厚的关系了。而魏敏芝也是一开始因为年龄太小,她在孩子中也没有威信,甚至不愿意叫她老师。随着和学生的朝夕相处,感情日益剧增,对高老师的“交待”已经转化成了一种责任,一种爱,就连她自己可能也说不清。为找回贫苦学生张慧科,她之身一人去了城市,在身上仅有的9块钱用完后,露宿街头,仍不放弃。特别是为了找电视台台长一天一夜守在门口,见到戴眼镜的就问,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的学生,怎不让人心酸。一个好老师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不爱学生,就称不上敬业,不爱所有的学生,就谈不上敬业。做为一个好老师,她应是个充满爱心的欣赏者。记得苏霍姆斯林基的论述中对“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论述:“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一个热爱孩子的人,感觉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愿意和她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是个孩子”。 温总理也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细细想来,确实如此,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而爱她们,首先要懂得欣赏的艺术。从执教的第一天起,有人说:“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存在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她人抱怨或嘲笑的地方。”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欣赏的力量有多么巨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千万不要做个用批评和惩罚来镇压学生的统治者呀。"老师的爱,像一条长河,它恬静,泛着微微的涟漪;它清澈,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它轻柔,如春风缓缓送你前行。"细细品味这句话,我感受到了师爱的真谛。仰望头顶上的那一片晴空,我豁然开朗:不论是言语的沟通或是心灵的沟通,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我深深懂得,现代的老师不能只凭经验的奉献,还要凭科学的奉献,更要懂得珍爱学生。

 第三,一个好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聚焦学生心灵

 “心好,一切都好!”很多人如是说。如今,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专家曾说,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心灵,我们就不难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并不比大人少。有来自学业上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人际交往的等方面压力,而她们自己往往又无法很好的解决。而从这一角度去看,一个好老师体现的最可贵的师德就是,她满怀爱心去关心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她们的烦恼和困惑,帮助她们走出心理雨季。

一个好老师,她聚焦学生心灵,疏导学生心理,尊重她们的个性,给她们一个宽松的空间。宽容孩子的一切,既从心底为孩子的成绩高兴,也从心底原谅孩子们的过失。好老师要让孩子喜欢她,不是因为她是老师,而是因为她是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孩子们愿意把自己隐秘的心事告诉她,愿意向她寻求最难解的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喜欢好老师,不是因为她不处罚学生,也不是因为她不和学生发生冲突,只是她从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总是让孩子能感到爱有暖意。好老师对待工作从不急功近利,她尊重孩子,爱护孩子,不扼杀孩子的个性,不侵犯孩子的尊严。她有最宽阔的胸怀和最敏锐的指导力,使孩子们的天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她的孩子也许不是学业最突出的,但一定是潜能得到最大发展的。这也正应了学生们在网上提出的“好老师标准”:和我们有共同语言,善解人意。

第四,一个好老师,要对知识充满热忱,不断求新成长

一个好老师,她是不倦的学习者。现代教育要求老师给学生一杯水,先使自己成为一条河。这点也许是魏敏芝最薄弱的地方,但这也是环境给她的限制,她不具备那样的条件与求知欲,但若她是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相信她会做到的。“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先要不倦地学习知识,充实头脑。可以想象,一个头脑呆板的人是不可能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堂的,也不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不倦地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在富有并专业的人,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和根本。比如坚持阅读,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对世界保持新鲜感,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阅读经典,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在工作中影响你的学生。我经常和我的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也经常把我读过的好书介绍给我的学生们,告诉她们读书的乐趣,我想用我自己的经历去影响启迪学生读书的欲望,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当然,要做为一个好老师,绝不仅仅是以上几点。她还需要不断检视自己的专业素养,获得广博的专业知识,确保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系统,具备条理清晰、有质感、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具备管理能力;具备对话、分享、团队合作的能力;具备反思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国际化视野等等。她还需要智能、热诚、助人、开放、弹性、包容等品质。有人说:能讲述知识的是平庸的老师;能阐释事理的是良好的老师;能引导学习的是优秀的老师;能启发学生的是伟大的老师。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路,尤其是做为一个好老师的路更加任重而道远。

魏敏芝虽然没有见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没有发过任何证书,显然是一名不合格的老师,但她的的确确是一名好老师。是水泉小学28个孩子心中最好的老师。

关于此部影片还有许多更深入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比如教师这一职业在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将来会遇到什么演的危机;贫困地区的教师质量;贫困地区的学生现状;怎样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等等。相信这部影片能给我们在教育引起不少启发。

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要积累经验的机会还很少,所以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认清目标,珍惜时间,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