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霞事件的解剖价值
罗彩霞事件宣判的标本意义
本报评论员 王任辉
10月26日,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法院对湖南省邵东县学生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事件案作出一审公开宣判,王佳俊的父亲原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干警王峥嵘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与原犯的受贿罪所判处的有期徒刑三年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
据中国法院网
随着王峥嵘的获刑,罗彩霞事件终于尘埃落定,看似公平的一个结局,对受害者罗彩霞来说,则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对造假者的惩处并不能挽回这起事件给罗彩霞造成的损失。因此,在罗彩霞事件宣判后,重新审视这起事件,才发现其标本意义非常深远。
2004年9月,湖南邵东考生罗彩霞被同班同学王佳俊冒名顶替上了大学。今年3月,罗彩霞在办理网上银行业务被拒时,才得知自己被王佳俊冒名达5年之久,此事致使罗彩霞无法办理毕业证、教师证等相关证件。今年5月,罗彩霞事件被媒体披露后轰动全国。湖南省联合查组在今年6月2日通报了对此事件的调查结果:称这是一起由王家俊父亲、原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政委王峥嵘策划、利用个人关系违规获取高考相关信息、伪造高考纸质档案和户口迁移证的冒名造假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此事件中,除了王峥嵘被判刑外,涉及此案的当年的高三班主任张文迪、原邵东县公安局界岭派出所所长姚亮生均被邵东县纪委立案查处。
回看这起性质恶劣的冒名上大学事件,还是让人颇感震惊,一个县公安局的政委就轻易地打通了有关高中、招生部门、公安部门、录取的大学四个环节。王峥嵘用了什么手段使这起冒名事件一路绿灯?如果说身为公安局政委的王峥嵘办个户口迁移证不是难事,为什么其他三个环节都帮着王峥嵘一路造假?是看中了王峥嵘的警察身份还是为了获取不义之财?那些选人用人的部门在金钱与权力面前为什么放弃了招生原则和政策?为什么不去捍卫教育公平、反而敢肆无忌惮地践踏教育公平?再退一步讲,如果王峥嵘手中没有任何权力,他的女儿还能这么冒名成功吗?如果不是媒体的穷追不舍,罗彩霞事件还会很快有结果吗?
罗彩霞事件不仅使高考录取中的腐败分子大白于天下,也暴露了目前高考录取工作的种种弊端:招生过程不透明、人为因素对录取的影响还很大、对招生录取过程的监督行同虚设。所以说,如果尽快不堵住高考录取中的种种漏洞,罗彩霞事件还会继续上演,但给罗彩霞们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则难以弥补。我们不禁想问:如果对每一起罗彩霞事件都需要司法介入,捍卫教育公平的成本是不是太大了?如果真那样,还要那些一见到权力和金钱就放弃原则与操守的招生部门何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