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施恩事件不能一个道歉了之

(2009-06-18 22:52:37)
标签:

杂谈

对施恩事件不能一个道歉了之
一个道歉就能使施恩事件不了了之?

本报评论员 王任辉

     身陷“洋奶源门”和“洋身份门”的施恩在媒体愈演愈烈的声讨中终于承认自己“假洋鬼子”的身份。施恩(广州)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钿公开承认,“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华人拥有”。公司对因未向公众介绍企业背景而引发的误会致歉。
                                                   见本报今日12版

     三聚氰胺事件的教训可谓不小,但它似乎对国内的奶企影响不大。多美滋、蒙牛制造的动静刚刚平静,施恩的“假洋鬼子”身份又大白于世人面前。人们不禁疑问:“假洋鬼子”的身份后面是不是还隐藏着什么不为公众所知的秘密?一个道歉就会使施恩事件不了了之吗?
     谁也不愿面对这些挑战公众神经的疑问,可是要探寻施恩事件的真相实在绕不开这些疑问。7年前,施恩公司成立时就对外宣称的商标持有人为“美国施恩国际有限公司”,而现在,施恩老总却公开承认“施恩品牌完全由华人拥有”,为什么施恩公司要欺骗消费者和公众长达7年时间?明明一个非美国的企业,为何要穿上一件“美国”的马甲?这些疑问也是公众最想知道的。
     施恩公司对这些疑问的解释是:“我们从未向公众详细介绍公司的背景,因为我们觉得向消费者提供一流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对这样的解释谁会相信?如果施恩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是一流的产品,还会有网民指控施恩奶粉的质量问题?如果施恩奶粉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为何宣称“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施恩全部采用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的进口奶源”?由此按逻辑推断下去,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在国内奶企被逐一检查时,“假洋鬼子”身份是不是帮助施恩公司逃脱了检查、监管?如果这个逻辑判断没错,施恩奶粉是不是现在更应让消费者担心?
     网上有人为施恩公司这种欺骗行为做辩护,称没有造成人身受损就不应该质疑施恩奶粉产品本身。任何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判断都无助于揭开事实的真相,但对奶粉质量的判断非要等到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时才去下结论?显然,这种辩护同样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三聚氰胺毒奶粉不就是事后才认定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为毒奶粉的吗?可是认定它是毒奶粉就能挽回29万婴幼儿的健康?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外奶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上升,“假洋鬼子”的身份也使施恩公司从这种信任中获利不浅。不管是良心发现,还是被媒体逼出的实情,但仅凭一个轻描淡写的所谓的道歉,就能将施恩事件的真相掩盖?已经有三聚氰胺事件的前车之鉴了,所以,绝不能凭一个道歉就让施恩事件不了了之。因为这个事件后面还有许多的迷雾亟待拨开,比如,施恩公司的“假洋鬼子”身份为何深藏7年无人知晓?有关审批、监管部门是否有失察、失职行为?施恩奶粉是否也存在非法添加问题?施恩奶粉的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
     这些迷雾如果不尽早拨开,不仅是对公众和消费者的不负责,而且无原则的宽容还会宠坏更多的奶企,没准还会出现第二、第三个披着“假洋鬼子”外衣的施恩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