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拿“精神有问题”为政府不作为开托

(2009-04-05 21:57:41)
标签:

杂谈

不能拿“精神有问题”为政府不作为开托

作者:王任辉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日前公开发表“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目前已经有网民签名要求他道歉。                                                                据4月5日《都市快报》
      
    如果孙东东不下这个结论,没有人会知道上访者中,“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不过结论归结论,即便孙东东是全国司法鉴定界的专家,这个结论还是有必要接受事实的检验的,否则,在权威面前,被认为“精神有问题”的群众将越来越多。
    即便上访者,99%以上精神有问题,那么上访者为什么选择上访呢?这么问多少有点与专家抬杠的嫌疑,不厚道,但这是讨论上访问题的一个基本前题:没有难题,谁愿上访?99%的数据又是哪个部门、通过哪种方式统计出来的?孙东东没有说清楚。所以,尽管不能说人家鉴定专家信口开河,但也可以至少少这样的结论缺乏有力的证据。想起了一件事情。2008年10月,山东新泰农民孙法武赴京上访时,被镇政府抓回送进精神病院20余日,签下不再上访的保证书后被放出。
    如果说孙东东的结论为上访者戴了一顶“精神有问题”的帽子,那么新泰的做法则是用粗暴的行为直接给上访者贴上了“精神病患者”的标签。这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先入为主地将上访者定性为“精神有问题者”,如果有了这个定性,那么上访者反映的问题还能得到多大程度的相信和重视?反过来说,那个部门会相信“精神有问题”者反映的问题?退一步说,当上访者被贴上了“精神有问题”的标签时,“直接抓进精神病院”的做法谁还愿意去质疑?
    不管对上访者采取多么恶劣的手段、或给上访者戴上多么无中生有的帽子,但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反过来,粗暴的手段和武断的定性也都无助减少上访事件的发生。
    不妨一问:上访问题为何近几年一直很突出?一些地方政府随意侵害群众的合法权益,而在对待群众的利益诉求问题上,不仅不积极解决,反而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有的地方和部门则直接不作为甚至乱作为,致使上访者反映的许多问题不是泥牛入海,就是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各地信访部门只是向有关部门转达上访者反映的问题,但却不能解决也不能监督承办部门,这致使群众对基层的信访部门失去信任。因此,上访者将解决问题的最后希望也就寄托在上一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
    作为官员,河南省安阳市副市长李宏伟面对媒体采访时说了句良心话:“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愿意上访。上访者三番五次地跑省城、北京,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没有过不去的事,谁愿意费钱费时穷折腾?”在上访者中,很可能有极少数上访者存在不了解政策、不懂法、甚至有其他目的,但是绝大多数上访者上访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一项调查表明,66.54%的人进京上访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中央机关的重视,使得问题可以直接解决。
    说到这里了,也没必要再去评判孙东东教授的结论对与错。只想强调的是,对待群众上访问题,解决的根源不在群众,而是政府有关部门;不是给上访者贴什么标签,而是应为上访者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连这些起码的界限都搞不清楚,而拿一些奇谈怪论为政府的不作为开脱什么,那才是真正的不厚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