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参与邵晨东老师策划的婚礼秀了。如果说前两次“中华品韵”和“阿尔忒弥斯的月色”给人的印象是震撼和惊艳的话,那么这次“第五个季节”给人们留下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每次排练,扮演新娘的归春艳都泪流满面;正式演出时,她几乎哽咽着说完了誓词。
演出结束后,一位准新娘和她的准婆婆特意来告诉我们,她们含泪观看婚礼秀的激动心情。
当晚回上海的路上兰心告诉我,她观察到许多观众完全入戏,所有的掌声都是自发的拍响。
婚礼秀结束几天后,萧山婚礼秀的承办商还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诉说当地引起的热烈反响。
毫无疑问,“第五季”大获成功;她标志着我们的婚礼理念正在返璞归真。
今年2月15日,邵老师高调宣称“09年我要做场婚礼秀”。
Nina立即接着说“皇上也做了,神也做了,今年做人的吧?”
钟无艳表示“赞成,做普通老百姓的”。
归春艳也说,“赞成,做老百姓的婚礼。金融危机了,可能更多人看到的是现实”。
铁树也“赞成做普通人的婚礼”。
七七则一语中的道:“秀点人情味儿吧”。
小胡子马上跟着说,“就是要怀念那个时代微薄的物质上浓浓的人情”。
2月17日,邵老师认真地作了反思:
“做一场普通人的婚礼,这是我在08年就在想的问题。从形式主义的华美走到今天,似乎在市场上还是非常有反响,吸引了一大批新人趋之若鹜。但是从内涵的充实、情感的诉求上而言,略显底气不足。以前的两场婚礼秀,尽管礼世家团队应该讲拥有几乎接近于强悍的技术能力,但我感觉缺点或许在于过于强调甚至过度张扬‘技术能力’,造成了‘情感分寸把握’上的偏颇,精致、华美、宏大,却稍显空洞。我把这种迷失称之为‘唯技术论’。”

他坦陈,“这次我希望做得很‘平民化’,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没有天使”。
3月18日邵老师宣布:“基本流程我已经出来,我自己有些蛮感动的。”
奇洋老师于3月26日总结陈词:“有感动更要有所感悟-----婚礼所要给受众的”。
走出皇宫,返回人间;这是上海一些认真勤奋的婚礼人,在经过多年探索后所得出的共同结论。
关于整场策划和导演执行请邵老师讲解吧,这是他的专利和强项。我这里先谈一谈自己最深刻的几个印象。
一、父母送女。
前面提到,邵老师在构思婚礼秀时已说过“这次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没有天使”,同时没有唱歌,没有跳舞,没有龙套。只有女儿挽着妈妈、掺着爸爸一起入场,爸爸妈妈给女儿轻轻地盖上头纱,女儿深情地拥抱妈妈和爸爸;爸爸和妈妈又一起走上T台,说出了一段发自肺腑的心里话。
整个环节朴实无华,细微之处催人泪下。
感谢美国电影“岳父大人”中那个将女儿带进教堂的父亲,他给了我构思台词的灵感;
感谢奇洋老师扮演的妈妈;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她的眼神和肢体,将母亲和妻子完美体现;
感谢归春艳扮演的女儿,给了我和奇洋最真实的父母的感觉;那一刻,我们血肉相连。

二、点灯回家。
通常的婚礼秀都只做一场美轮美奂甚至极尽奢华的证婚仪式。而“第五季”则在证婚仪式结束后特意安排了5分钟的过场给新娘抢装,然后让她再度提着马灯上场,迎接下班回家的新郎。

这一情节寓意着所有绚烂都将归于平淡。从技术层面上说,它是对流行多年的烛光仪式的创新。而更加重要的,是它让婚礼增添了质朴的人文情怀,体现了居家度日的凡人生活。

三、LED背景。
近年来,LED背景已经显示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效果;无论张艺谋的奥运开幕式还是今年的央视春晚,LED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惊喜。
邵老师继去年首用LED之后,今年再度强势推出,并在软件设计上更加注重情景交融,更加注意引人入胜。
舞台可以空空荡荡,现场可以空空荡荡;但只要有LED,那就是灿烂,那就是辉煌。

四、音乐
我对音乐不是很懂,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感觉。好听、对路,就是我对音乐的要求。
我觉得整场音乐很舒服,起到了铺垫、烘托和过渡的作用;更何况蒋老师行云流水般的键盘,更让每个环节天衣无缝,余音绕梁。
当然,“第五季”还有不足。譬如点灯回家,我注意到七七已经有了很好的改进建议。又譬如,新人的誓词还可以生活化些。找时间,我们好好总结总结。
吴非老师曾打电话给我,为“第五季”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兴奋。我和吴非老师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这场婚礼秀,秀出了我们的理念,秀出了我们的水平。
我想,“平民化”的方向,“人情味儿”的内容,高科技的装备和专业化的执行,应当带领我们继续前行。
当我们步入一座辉煌的婚礼殿堂,其实也就是踏上了一个丰富的情感平台。
婚礼可以让我们感悟人生,而我们应当让婚礼充满了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