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订婚,脑袋又发晕。而且是“阿里山的少年”与“黄浦江的姑娘”订婚,台湾将有十多个人组成的亲友团专赴上海参加典礼。更晕!
赶紧上网求救。好在资料不少,更有一篇台湾人订婚的详细实例,给我很多启发。再把《婚嫁趣谈》重读了几遍。很快形成了流程初稿。
两位订婚人是在澳洲留学时相识相爱的,又都留澳工作,而且直到典礼前3天才能与台湾亲友团一起抵沪。因此与我直接沟通的是女孩的弟媳小X。巧的是她和我早就认识。而且作为大陆第一个派驻台湾长达一个月的记者,她曾与男方亲属亲密接触,对两位订婚人以及台湾民俗和男方的心态有所了解。在我拿出两个初稿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对流程和台词进行了5次修改,直到典礼前一天,经双方长辈和两位订婚人确认后才定稿。
安排流程时,我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它区别于结婚典礼。构思台词时,我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体现民族传统和国学韵味。去年连战和宋楚瑜在大陆的演讲给我极大的感动。我想把台词提炼得尽量优美深厚一些,力图使之既体现上海人的水平,又适合台湾人的口味。
2月25日,香格里拉苏州无锡厅。双方50余位至亲济济一堂,其乐融融;欢歌笑语,高潮迭起。
特别是台湾来的12个人,除老奶奶外,全都即兴致辞。他们由衷地祝福新人,庆贺联姻,赞美大陆,期盼三通;赢得掌声不断。上海的多位至亲也即兴演唱或致辞,更是增添了洋洋喜气。是夜,在外滩璀璨灯光的映照下,香格里拉血浓于水、两岸一家亲。
小X在即兴致词之余,特别感谢了我和摄影、摄像,笑称将组建一个婚庆公司,专营两岸婚礼。全体来宾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典礼结束后,小X告诉我,台湾亲友向她索取我的台词,说是要拿到3月5日在台湾举行的婚礼上选用。我深感欣慰。因为当我在台前诵读两首《诗经》时,我清楚地听到了台下一起诵读的声音。
那种感觉,真的很美。
写于2006.02.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