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将亲友当看客----致奇洋

(2007-08-28 21:27:39)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司仪小扎

奇洋:你好!

    愿望树下匆匆一晤,未及求教深以为憾。好在华亭救场历历在目,国际数语言犹在耳。

    几天来,一直在准备并且琢磨婚礼;略有几点心得,兹不揣冒昧,与君探讨深究,也好对得起多出来的几根白头发,呵呵。

    喜婆婚礼,上海看来你是独此一家,特色极其鲜明。我觉得喜婆的造型,以及略带夸张的串词和肢体动作,比较切合婚礼现场的规定情景,有利于吸引全场亲友的眼球,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共同参与。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婚礼好比剧场演出。演员(新人和司仪)直接面对观众(亲友),表演(仪式)必须一气呵成。因此,演员(新人和司仪)与观众(亲友),构成了一个整体。只有达到台上台下水乳交融、演员观众彼此互动,这场演出才算成功。所以说,剧场演出,是由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的。没有观众的参与,舞台上的演员是很寂寞、很被动、也很无趣的。

    我曾长期受到舞台艺术的熏陶,对剧场演出略有体会。舞台上的每个情节、演员的每句台词、舞美的每个效果,都要考虑让最后一排、最边上的那位观众明白、听清和看到;这就是剧场演出和影视表演最大的区别,也是对从事剧场表演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次,舞台表演需要艺术的夸张,需要具备直接打动观众的感人演技(念白和形体)。

    当然,凡事不能过,过犹不及。婚礼尽管近似剧场演出,但毕竟不是演戏,需正确掌握火候。

    你的喜婆形象,应该是借鉴了戏曲中彩旦的表演程式,属于比较夸张的艺术;一出场就会有彩。如果新人悟性好,排练充分再加配合默契,那么举座皆欢,雅俗共赏,是毋庸置疑的了。你的成功,恰好说明了这种表现形式,特别适合婚礼现场;既充分照顾到亲友的观礼心态,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一起参与了进来,从而共同完成了一场喜庆的婚礼。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共同完成”;而不是新人+司仪在台上秀,亲戚+朋友在台下吃;上下不搭界,前后两张皮。总之,莫将亲友当看客,亲友也是好角色。

    班门弄斧,但绝非忽悠。希望能早日看到你说的那种流程的喜婆婚礼。

                                            写于2006.12.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