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董诗评16
(2024-07-15 17:49:57)16《赠别》
快把涌眶泪水咽回心底
莫叫双眼溢出忧伤
你的泪珠重于铅弹
一颗颗会洞穿我的心房
快把苦涩嚼成蜜汁
蓄在笑靥里轻轻荡漾
你的微笑是红玫瑰
盈盈的在我心中开放
我将在海风腥味的吹刮里
品尝你微笑的甜美
我将在海浪苦咸的扑打下
啜饮你微笑的芳香
那样,即使大浪吞噬了云头
我也不会迷失前进的航向
那样,即使敌人狂潮般扑来
我也能挺起海堤般的胸膛
1984 年 6 月 23 日晨
【赏析·钢枪与玫瑰】
恋人的分离或者单向的思恋是一种苦涩和切肤的痛,无论哪一个时代,这种苦涩与痛都是超越岁月的人间共情。“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汉代的司马相如为恋人卓文君“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写下千古名篇《凤求凰》中的痛,岁月不老,今天依旧感人。爱与生命的心间丝丝相通,把内心的痛写得真真切切,爱情诗一定会动人心魄。
《赠别》以其深情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恋人分别时那种十分复杂情感。诗中,作为一名刚强的军人的主人公一直在分别之际无言地对恋人表达着深深的眷恋——如花一样把她捧在心头——这种离别的伤感与无奈的意境一直萦绕在整篇诗歌里。
如果停留在这里,那也是一首好诗。然而,作者却以全新的站位对这首《赠别》作了他的立意:“快把涌眶泪水咽回心底”,在伤感、无奈的分别中为这首诗注进了钢骨那样的支柱。这一祈使句式的诗句不但是在对恋人说,也是在对军人的“我”的自己,在难以承受的分别之痛而注入了心志的力量,体现出诗歌中丰富的情感意韵。然而,诗人涌流的情感并没有在此停住,他还要让恋人“把苦涩嚼成蜜汁”,这就绝不是一般的情感,这是诗人在向新的情感高度的转折和攀登,体现出一位军人巨大的决心和意志的承载。爱情诗是诗人心泉流出的歌,如果爱情只是你亲我爱“鸳鸯蝴蝶”那般的恋歌,这只能是百来年前过去卿卿我我的“礼拜六派”的游戏与消遣,何以带来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一个时代的爱情,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体现出时代性,而时代性包含了诗人的思想的高度。司马相如对卓文君求爱的情感之路,就体现出他对传统的反叛。他的情真,他为爱而追,他与卓文君不顾一切的私奔,就是对卓父王孙不为女儿痛而虑,只为他的上流社会的颜面这种社会伪价值观的反叛,体现出诗歌的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把爱情在不同时空下,在不同的典型环境里的真实体验用诗化的语言,或隐或扬地写出来,这是爱情诗人不停的追求。如果无法在思想上、在情感审美上表现出时代的特征,时代的精神,那只能像陀螺那样在原地转圈,无论多少文字都不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审美需求。董培伦以自己在海疆的生活,写出了军人的爱情的特征,从中升华到了一种的境界,这不再是平常的爱情体验。这是刚强与柔软交融,这是钢枪与玫瑰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