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在新闻背后之五——新京三岁,转文纪念,让历史作证

(2006-11-10 18:09:00)

http://blog.sina.com.cn/u/48ea77a0010005yj

作为现实和作为历史的《新京报》
 
2006-09-27 17:57:50
 

“新京报创刊三周年丛书”的选题在商务没有通过,这让我长舒一口气。且不说丛书6本只给我们三天的编校时间,完全不符合我们的出版流程,也断难以保证图书的品质,单就书稿本身的内容看,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话,也还有不少欠妥之处需请他们再斟酌的。不过,在我的心里,也不能不说没有些许的遗憾,以《新京报》这样一个课题,若是以存史的目的将这些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记录这个时代的脉动,供后人考证研究,倒也应该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出版选题了!

我看了丛书“评论集”一稿的前半部书稿,主要是社论和时评,质量有些参差,尤其是创刊当年即2004年的文章。后来我和新京报社的朋友老何聊起来,他也承认那个时候心态是很有些急燥的。但是不幸的是,评论集的开头几篇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新京报》就像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少年,你很容易就能挑出他身上的一堆毛病,但你不能不承认他的优秀气质,你不能不喜欢他!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位少年的出类拔萃之处,又有几个人会置疑他的远大前程?对这样的优势股,谁又不会敬上几分?

我和LG都非常喜欢《新京报》,在家里,它是我们如厕的最佳阅读选择。据说“如厕阅读指数”,是检验报纸和杂志受欢迎的程度的黄金指标。但是我们俩人又常常为它而起争执,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吧!分歧在于,我认为即便是最好的报纸也有不完美之处,况且喜欢一份报纸不等于、也没必要喜欢它的所有文章和作者,因此我时时会措辞严厉地指出它的种种不妥,尤其是常常批评他们的部分记者和编辑不时表现出来的文化积淀和处事立世方面的素养不足,与我接触的北京的其他媒体相比,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表现得急功近利、草率傲慢和有时甚至是一幅无厘头的作派,令我印象深刻。我想在快速成长的青春期,他们大概患上了程度不轻的青春期综合症,严重的时候,这种青春期综合症会表现为颇为明显的弑父情节。所谓弑父情节,就是那种把怎么看怎么碍眼的那个高高在上的权威拉下马来取而代之的急切心态,即便有时候是非莫辨,即便这个权威就是在血缘上有恩于他的至亲至爱。我的这一论点,得到了他们报社部分同仁的低调认同。

每当LG听到我对《新京报》的批评,就会出头为它辩护,把我的观点归为一种带有个人偏见的挑剔。他曾经为这张报纸的横空出世而运筹帷幄,因此倒也可以对他这种态度抱以理解。很多时候,他会向我描述《新京报》的种种亮色、列举他们的种种艰辛,力图让我像他那样地悲天悯人。不过,那些个亮色本来就让我喜欢,那些个艰辛一直以来就令我动容!

我们之间关于《新京报》的话题,常常以他那句重复了无数遍的预言结束:“你一定要记住,若干年后,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写上一笔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

对于这一点,谁又怀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