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说要来北京,让我接车:
明天去北京。能接车吗?
何时?
下午4点。
北京站?
飞机。
我在宾馆等你吧,给你安排好住处。
哪家宾馆?
报社对面,4星级。
那得多少钱啊?
大约不到400,每天。
太贵了。住你新家得了。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今天”这个日子。我说,我家500元。
农民说:我不去了。接着又说:兄弟.我下了.今天四月一日.祝你快乐!
顺便说一句,“农民”是别人所称,他本人,在我看来,比“公共知识分子”还“公共”,还“知识”,还“分子”。
记得有一年的4月1日,我在一个火车上,看中国青年报,他们搞了一个“愚人节特刊”,有一个“新闻”是:济南城的自来水管里在上午某时拧开,流出的将是啤酒。
据说后来挨批了。但是,一个中央级报纸,敢开这样的玩笑,在当时也是惊世骇俗。也许这样做是不妥,但不能否认这样的创新之气。现在,恐怕连想也没人敢想了。
今天上午路过永定门,看到路边的花坛里旌旗招展。细看,几台摄像机在对准一批植树的人猛拍。原来是植树日到了。彩旗的数量不会少于植树的数量。中午回来,彩旗不见,寥落一片。我想,晚上播出的“新闻”一定是轰轰烈烈的,然而人们会不会问,植树就植树吧,拍电视就拍电视吧,插那么多的彩旗干什么?老百姓看了真的不烦吗?
人们看多了假新闻,久而久之,已经失去了警惕,信以为真了。反倒是到了4月1日这一天,因为是法定的“愚人节”,人们反而提高了警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