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生活记录生活 |
分类: 家庭类 |
文/风度
经商带给我直接的好处就是,兜里鼓了,脸蛋也红润了。买什么东西也大大方方地,不用再像先前上班时那样眼巴巴地盼着开工资了。
90年代末期,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的重要性。打工的打工,做小买卖的做小买卖,正如我在“怀念打麦场”文里说的那样,一些童年的记忆正在被机械粉碎,马车没了,打麦场没了。端着铁饭碗的干部也不再被人羡慕。有诗可以形容这个时代来临的迅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去老人们巴望的光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了。
写下上面这一段字,我点上了一根烟,烟雾悠悠地吐出来,好象记忆似的,看得见,又迅速地飞升,消失了。我在想,当年我要一直经营鱼店到现在又会是怎么样呢?
那年,一个朋友来找我。言谈间透露了一个饭店要转让的信息。那个饭店我去过的,位置好,客源广。门口又有很大的出廊可以利用。我心头一热,说,你帮忙给我联络下。这个饭店我接了。转让饭店的是他的同事。我们碰过几次面后,谈好了价格,然后签了协议。
转让费很高。我就把刚买的一座房子抵押给银行,贷出款出来,给了他。
我把鱼店托给一个亲戚管理,就全心地投入到饭店的经营里来。果然是财源滚滚,一天得到的效益要几倍大于卖鱼所得的。
但却是很累人,买菜让别人去又不放心,自己大早上的就要爬起来。要在厨师上班前备好。晚上又要熬到午夜再休息。有时候碰上夜猫子还要更晚。
鱼店那边的经营我再也没有精力过问,亲戚又养不好,后来就干脆转让了出去。
到了03年春天,电视上看到“非典”疫情出现的消息,心里就一“咯噔”,别影响了饭店的生意。不过我却没有想到,流传的范围会这么快,这么严重。先是来吃饭的陆陆续续地出现了戴口罩的,后来戴口罩的也不敢来了。有天,人们到处传说着当地医院收容了一个疑似病例,没过几天卫生局就上门了。通知让饭店停业,等候通知。
非典来了。
等接到通知说可以营业的时候,已经过了几个月时间。饭店的生意却怎么也不再如先前,加上附近建筑的完工,工人返乡。客源又失去了一部分。便一蹶不振。
我坚持到了年末,拢了拢帐,饭店干了一年多却把这两年卖鱼赚的钱搭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