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金流断,企业玩完:两个小故事,谈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

(2014-03-01 20:21:05)
标签:

破产清算

小故事

重要性

每次

销路

分类: 公司财报知识及财报分析。

一,

我祖上就有商人血统什么的,就不去聊了。

我母亲做了几十年的生意,一直到她快六十,才没有做了。

母亲一辈子,木有做过大生意。她的生意领域,最早是小餐馆,卖点小菜,后来是自产自销中草药。后来是卖猪药。再后来,刘永好开始卖希望饲料了,母亲的饲料及猪药就不好卖了,然后改卖服装,最后又卖瓜子。

母亲一生经营小生意,供我兄妹三人上大学。然后修房,然后投资妹夫的酒厂生意而血本无归……

 

母亲一生的小生意,对生意的上游,都是现金交易。从无赊欠。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她对她的上游原料商来讲,是不强势的。因此,每次都是现金交易----这样,母亲做了几十年生意,她的应付帐款,一直为零。同时,母亲的生意,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也是从不赊欠,她对她的下游客户,是强势的,也是现过现的现金交易。这样,就保证了企业每天都有进项,这就构成了企业的现金流。

 

只要一个企业,现金流为正,企业就不至于倒闭。用中国传统话讲,就是:宁可日进一文,不可坐吃山空。每天日进一文,哪怕只有一文,就是企业的现金流。坐吃山空,则说明企业的现金流断,企业必然玩完。

 

下面再讲一个故事:

 

二,

 

母亲投资妹夫的酒厂15万,加上妹夫当年自有资金五万,再找人东拼西凑,最终启动本金大约五十万吧。这是1998年的五十万,想想,当时,这笔钱,能在中国多少地方买套房,然后嘛也不做,净等房产升值?

 

这五十万的支出是:租厂房,买设备,买制酒原料,全部都是现金支付。也就是说,妹夫的生意,对他的上游,是弱势的。因此,是现金交易,他的企业应付帐款为零。这是企业特质不好,不强势的表现。

下游,妹夫把产品生产出来后,下游所有的饭店酒馆,都是要先赊销,后付款。常常是货卖了,还收不到款。因此,妹夫酒厂生意的特点是,对下游,他同样表现为弱势。这样,企业帐面上,就会产生大量的应收帐款。常常是有应收帐款而收不回来钱。

还有些人,酒卖了,干脆饭店都关张了,你人都找不见了。于是,这就成了死帐呆坏帐了。呆坏帐时间越长,收回的可能就越小。

 

好不易收回点应收款,还要东打点,西打点,请人吃吃喝喝。这无形中就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003年非典席卷全国,导致妹夫酒厂的酒,送出去了。可完全卖不动。这样,尽管有应收款,可产品无销路,应收帐收不回来。这样,对上游要支出,下游又无款可收,企业现金断流。酒厂于2003年春节后,倒闭。破产清算。

 

三,

 

我2000年,正好在某医院任院长。此前,在医药行业自己经商八年。对医药行业可以说是门儿清。所以,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两市医药股的理解,比券商分析师水平高。

 

前任院长和我交接,清库时,发现,医院欠医药公司二十万应付款。医院药房药物盘存也正好值二十万。也就是说,医院经营几十年,一分钱的存货也木有赚。药品全是我们的上游医药公司垫付的。

我们的下游是直接面对患者,如果患者木钱了,是会直接停药的。

因此,医院在经营上,在财报上,体现为,有大量的应付款,而基本木有应收款。从这个角度讲,办医院,真是一门好生意。因为你对上下游都很强势。但医院的风险在于医疗事故,这个就要求员工队伍素质一流,否则是会赔钱的。

 

四,

我们在读企业财报时,尽管爱看什么资产负债,流动比速动比,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还爱看公司存货周转率什么的。可其实企业在经营中,企业的现金流的变化走向,才是最为关键的指标。应收款应付款这两数椐变化趋势,老重要了。大家不能不多加留心,以读出企业在经营中的实际情况是好是坏。

 

比如,企业营业额大幅增加了,可净利反到下降了。同时,应收款大幅增加,这个真不是好事。这表明企业对下游不强势。同时也说明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陷于价格战什么的。

企业原料买了很多,但企业应付款很少,则也不是什么好事,表明企业是以现金交易为主,企业对上游不强势。

总之,多读,多想,多少学一点财经知识,能让我们最早从财报中,读出企来经营不良的信号,从而及早撤出。避免亏大钱。

 

所以,我也很早,就从万科的财报变化中,读出了地产经营不良的信息。从而在2010年不得不清仓出局。

当然,从财报,也能最早读出行业复苏的信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