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读后感(3):恕我眼拙,我真看不出这是一个股神。
(2013-05-14 10:49:08)
标签:
这是读后感读者技巧单看 |
分类: 投资杂坛 |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巴飞特的粉丝,关于巴飞的的传记什么的,就可多达15种。我最近看的《滚雪球》,系中信出版社的2012年11月14次印刷的----- 单看这个,就知道关于巴飞特生平什么的这一类的书,是何等的受读者欢迎。可能有太多的人,想通过《滚雪球》,学会点什么发财技巧一灰的吧。
书是是这么记叙巴飞特生平的第一笔投资的:
1942年春,11岁的巴飞特,用他干了五年活才积攒下来的120美元,与他的姐姐多丽丝合伙,买了三股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一共花了114.75美元。因为从事投行业务的巴飞特的父亲喜欢这只股,经常向客户推荐。
巴飞特买入后,这只票从38.25美元一路向下涨到了27美元一股。每天上学,姐姐多丽丝都在提醒巴飞特,关于股价向下涨的事实。后来,股价总算回升,巴飞特以40美元一股脱手了,赚了五美元。然后,这只股票最终涨到了202美元一股。
当然,对于一个时年只有十一岁的孩子,确属难能可贵了。我单凭这点,我实在看不出他会成为后来的股神。
关于青少年时代的巴飞特,也就是他的初中高中阶段,书上是这样写的:成绩差,爱搞恶作剧,离家出走。“在1944年末,他已经变成了学校的不良少年。”(P71面)。以至于“老师认为我将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祸害。我为行为不良所作的检查涮新了纪录。(P71页)”
若非要说这个不良少年有什么特别的话,那就是他的财商显然比一般的孩子高,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钱,在天的琢磨的就是如何挣钱。所以,他小时候赚钱的主要途径就是当报童,送报卖报什么的----- 太从的人也有过卖报的经历,可没挣着钱。这个孩子是个例外。
然后呢,他一直到上大学时,生活处理能力都还非常的弱,同时,在社交方面,也很内向而害羞,一点看不出他后来会成为伟人的痕迹。
这分明就是一个不良少年啊,此时的巴飞特,有多少年会把他和后来的这个股神巴飞特联系在一起啊。就如同一只绩差股,谁会想到他会成为世界驰名的微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