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因美002570之美。

(2011-11-19 05:45:43)
标签:

贝因美

中国

三聚氰氨

婴幼儿奶粉

洋品牌

分类: 公司研究及行业研究,大盘预测

说起奶粉,就会让国人想起挥之难去的三聚氰氨事件。

这一事件,让国产奶粉整体倒了形象,洋奶粉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最近,我们在完成对长城汽车,上海医药的研究之后,开始着手对贝因美着手进行了解。

具体的工作,同事还在进一步的做。下周上班,再与同事作进一步的交流。

我大体地看了一下该公司的基本情况,感觉公司基本面还是非常不错的。大体总结如下:

 

一,行业之美:

典型的朝阳行业,行业集中度好,这个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目前行业现状是,婴幼儿奶粉,几乎是洋品牌的一统天下。比如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亨氏,

雀巢,雅士力,贝因美在婴幼儿奶粉米粉这一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占约10%,与伊利大体相当。

80后90后的婚育将带来中国人口未来十几年的又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所以,这个行业还有进一步的成长发展空间。

你去全国各大超市看看,货架上的婴幼儿米粉奶粉,除了洋品牌,就剩贝因美。

贝因美还在全国各地二三线城市有太多的直营店专营店。

 

我曾和同事开玩笑说,同事的朋友都是有钱人,所以,只吃洋品牌。而我的朋友们都是穷人,生活在中国广大袤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所以,他们的孩子吃的,主要是国产品牌。唯一所选,就是贝因美。

其实,就价格而言,贝因美一点都没有优势。大约都是两百元右左一听,吃半个月。一月需要支付奶粉钱约四百元。而这笔钱,是没法省的。再贵,也得挺着。

在农村,不少生下孩子的妈妈,就外出务工了,把吃奶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

在城市,有些是因为年青的妈妈为了身材美,不愿意母乳喂养。还有的是因为产后缺乳。

所以,奶粉钱是刚性支出。而备选品牌又少之又少,就是那几巨头垄断的格局。并且,洋品牌未见得就比本土品牌品质高。比如雀巢的重金属超标等。大家在网上搜一下多美滋,美赞臣就明白了的。

所以,在了解贝因美之前,我随机在大街上,超市门前,问了几个不相识的中年妇女和老太太:大妈,大姐,给婴幼儿买奶粉,什么牌子好啊?你知道贝因美是什么东西吗?

结果,让我意外的是,这几个大妈大姐都知道贝因美这个牌子。

 

贝因美,专为中国宝宝定做。它的广告词,我都会了。

 

二,公司之美:

公司是三聚氰氨事件中少数未被检出含三聚氰氨的公司之一。

公司是在婴幼儿奶粉这一细分行业少数能与洋品牌叫板的公司之一。

公司的米粉和奶粉,都是细分领域的第一国产品牌,形象专业而良好。主要对手就是国际品牌。在细分行业,公司做到了国内品牌老大的位置,无论是在品牌号召力上还是市场份额上。

 

三,客户忠诚之美:

这个行业,还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客户忠诚度比较高。一旦你的孩子选择了贝因美,多半就会一直吃贝因美了,你很少会再换别的品牌。

至于说产品价格,是无论本土品牌还是洋品牌,都不便宜啊。客户是无可奈何,没得选择,非买不可。并不是对什么二百来元一听的奶粉的价格不敏感,是没得办法,无可奈何,就那几种品牌,选择余地太小。

而没有品牌号召力的产品,将慢慢地逐渐淡出客户的视线。

 

四,对公司未来的担忧:

   一是奶源问题,二是部份产品贴牌问题。概栝起来就是产品质量问题,这是事关公司生死的大事。

不过,又以三聚氰氨事件为例吧,当时出事时,我手上正好有伊利股份600887的股票,我当时在股价跌到九元多时也慌忙出局了,600887最后又跌到六元多,我也是因为三聚氰氨事件而没有再次在六元多买入伊利的股票。现在看来,我当时的举动,是不是很傻啊。

当然,从公司中规模什么的,贝因美还很小,它远不如伊早蒙牛的实力。但贝因美在细分行业中的口碑和地位,是国产品牌中唯一的老大,这点,伊利和蒙牛都无可替代。

五,估值:

   从公司财报上看,公司业务在08年09年呈现暴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在两到三百----显然这种速度不可持速。公司进入10年及今年,经营业绩呈现明显下滑。今年业绩也就大体能达到每股一元,对应现股价市赢约为25.除非公司未来三年能保持年复合增速在50%以上,否则现在这个股价,并不便宜。

当然,总体而言,从公司财报看,无论公司的流动比速动比,以及公司产品毛利率,资产负债率,都很不错,大体可以认定,这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

公司未来,年复合增涨率如果能保持到30---50%,那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未来深不可测,无法准确预测,因为从过去四年看,公司业绩起落比较大。不过,10年和11年,大体可以认定为公司经营的低潮期。希望未来会经营得更好。

公司产品毛利率呈现逐年走高之势,表明公司产品产销两旺供不应求。

公司IPO后,资产负债情况显著好转,由上市前的达百分之六七十的负债降低到了约27%。

 

尽管有理由认为公司产品产销两旺共不应求,但不能由此就得出公司未来有能力维持高增涨的结论。公司受产能瓶颈所限,不可能大量扩大生产规模。就算公司愿意投资扩大产能,可公司没有自己的奶源基地,生产环节的产能扩大了,可原料显然就跟不要生产的需求。养奶牛的农民,不会因为你产能扩张了一倍,而多养一倍的奶牛。当然,公司可以通过输出品牌,技术,商标的形式,以做贴牌加工的形式来解决公司短期产能不足的问题,可是,如果公司一味扩张贴牌的产量,则产品质量又是一个问题。

总之,任何不顾实际一味的追求高速的发展,结果都将是问题成堆。不顾生产实际的追求高速增涨,是公司管理层弱智的最直接而有力的证椐,对于这样的公司,还是急早回避的好。

所以,我经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公司未来要想维持50%的年复合增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能达到20--30%的年复合增涨已经是资本市场所的奇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