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客运部门为什么将“好事”办成“怨事”?

(2011-09-10 08:53:30)
标签:

杂谈

           客运部门为什么将“好事”办成“怨事”?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委托我向媒体反映,关于公交车不进乌镇镇区的遗憾事,可以说是怨声载道,甚至有的人是切齿痛恨。我估计,没多久在网络上,可能会出现“民营中巴车重返客运线”的呼吁。

     按理说,自9月1日起,桐乡到乌镇的公交车由客运部门接管,解决了过去群众说车况不好,态度不好等状况,况且票价也有了适当下浮,这应该是好事,但为什么运营了近10天来,非但没有好的口碑,反而出现了“怨气”,我认为关键是这样关系到民生的一件“好事”,办成了“半拉子工程”。也就是说,桐乡到乌镇的公交车改革,与老百姓对“公交网络”的期望相距甚远,甚至出现了比原先更加不方便的现状,老百姓当然不满意咯。

从桐乡新闻网上了解到,关于公交车不进乌镇镇区一事,客运部门有了回应,说是车辆调头不方便,驾驶员没有休息室等,我想这些都是“脱词”,只要把群众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况且在隆源路第一坊处,有这么大的“大转盘”,足够车辆“调头”了。

据了解,目前最不方便的是那些往来于桐乡乌镇两地的上班一族、去桐乡照看孩子读书的家长老人,过去只要在隆源路上的几个点一站,招手即可上车,而现在必须是徒步到车站。尤其是傍晚,桐乡5点半下班的员工,等到了乌镇车站,已经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也只能徒步回家。

那么,为什么要呼吁公交车进入乌镇,我有这样几个论据:

1、               在城乡公交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被称为公交车不进镇区,显然是公交体系的不完整,也是公交网络的缺失,更是没有把“大交通”概念融到民生工程中的体现。

2、               乌镇是有民兴、民合和K350公交车(有的要等上一个小时才一班),但这些公交车无论在时间、班车、上下班、夜间公交等方面,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概念。

3、               乌镇是个特殊的地方,三轮车价格要高过其他乡镇的三轮车,从车站到隆源路,有8元到15元的要价,这显然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消费理念。

4、               乌镇的小学和中学分别的乌镇镇区的南北两头,过去孩子读书1元钱就能够乘坐公交车抵达学校,而现在孩子上学真成了大问题。

5、               从上海、杭州、嘉兴转道桐乡到乌镇旅游的游客,为了区区的3——4公里之路,又要转车、等车,费时费精力。

6、               乌镇管委会常常要说整顿三轮车秩序,而车站为终点,显然增加了个别不法三轮车宰客、骗客,蒙客的几率,给桐乡、乌镇留下得不仅仅是交通不方便问题,更是口碑问题。

纵上所述,我的观点当然是请客运部门将好事办好,让公交车进镇,确立几个上下车站点,让公交网络真正全覆盖,让21世纪的乌镇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方便、有序的“大交通”的惠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