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埂回忆录》之六

(2011-06-26 14:12:50)
标签:

杂谈

《支农》

初中期间,每年的“双抢”就是“夏收夏种”期间,学校总要组织学生到农村去支援,其实就是收割早稻和插种晚稻,(如今本地区已经不种早稻)。全班同学带了铺盖,特别是要带蚊帐去农村7到10天,帮助农民割稻、拔秧等,我常常把“放牛”的活揽上,牵了牛到处游荡,挑选几处阴凉之处休息一会。当时吃饭是由生产队派人专门烧,同学们干了一天的活,有时候实在是吃不消,也只能坚持下去。

    《眼界》

少年时代的第一次开眼界,是赴杭州参加大姐的婚礼,姐夫家住杭州武林门,到了杭州,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汽车和自行车,记得我就坐在家门口,看着门前一辆辆川流不息的汽车经过,心里默默地与自己读过书的情景联系着,想明白10轮大卡、电车、客车、公共汽车、货车等车辆之间的区别。尤其想知道那一辆是书上说的“大道奇”。姐夫家的楼梯间有一辆旧自行车,我常常上去摸摸,心想什么时候也能够骑一回自行车。

《游泳》我会游泳,靠的就是如今西栅景区内的这条西市河。记得小时候的河,水质清纯,没有什么挂桨船来搅泥水,夏天的下午3点以后,河里犹如打翻了一船西瓜,尽是游泳的人头。由于该河是当地老百姓食用和生活的母亲河,没有人会向河道倒垃圾,没有满目疮痍的白色污染,更甭说倒马桶和排放污水,一旦发现,全民共诛之。

《举债》学生时代的生活,仅靠继父的微薄工资度日,如遇继父工资没有及时发放或者来不及送到家,更多的时间可以说是母亲靠举债度日。因此,母亲借债时那种欲言不语的神情,以及旁人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态,常常使我夜不能寐。记得有一次母亲与舅舅借钱,用刚刚做好的“布衬”抵债,舅舅竟然把它扔回到我的家里,至今我还历历在目。

《顽习》中学时期,我不是好孩子,常常与许多西栅的同学,在街头进行恶作剧。当时西栅街上有许多家庭(大多数是苏北人)在此手工制作小柴灶出售,当地人称之为“航灶”,这些“航灶”可以搬动,做法也不同于农家自己砌的砖灶,它是用稻草涂上河泥,一层一层地往上粘,其中留出一个灶门和一个锅沿口,很像是一个个鸟巢,鳞次栉比地放在沿街,我们许多同学就去踢。

《警告》可能是家长管得太严,我常常出了家门特淘气,譬如皮弹弓、响炮等我应有尽有。记得在中学期间,有一次我用皮弹弓连续击碎了多个刚刚安装和的路灯灯泡;有时候,用响炮装上“火药纸”,在人群中突然一击,吓大家一跳……因此,也常常被人告到学校,记得在初二年级时,受到了学校的一次警告,老师也为此进行了家访,母亲非但打了我,还朝我哭了:“你怎么这样不争气”,从此,我仿佛有所感悟了。

《娱乐》

学生时代,一些常规性的童玩游戏仿佛不能满足我们这些男孩子好动和逞强的要求,因此,我与许多男孩子常常到同学归康伦他家——巴家厅,(大概就是今天乌镇西栅的盛庭会所),在楼上一条长长的木地板上,涂上蜡,然后退到房门的外面,一溜小跑冲进房间,在地板上滑行到窗前,比赛谁滑行的最长,以此为乐。还有就是用小鱼叉到河里刺鱼,虽然成果甚小,但大家是乐此不疲。

《同学》到了花甲之年,许多事情可能已经忘怀,但也有许多学生时代的东西忘不了,譬如同学,有一部分同学如今还记忆犹新。中学3年,班长始终是成绩最好的柏新荣(身材也最高),最漂亮的女生是北栅的沈月英和东栅的吴慧玲(令中学的我已经想入非非),最调皮的是西栅的阿四(差一点开除),最聪明的是归康伦(会动手制作半导体收音机),最邋遢的是中市的大荣(常常流鼻涕),最善良的是戴融韵(很善良温柔0,我最好的朋友是许仲卿(支边时淹死了)。

《田埂回忆录》—《雷击》记得中学3年级,去乌镇北庄村支农,下午回家发现母亲瘫倒在藤椅里,邻居说家里有狐狸精被雷追打了,上楼一看,发现西厅房间上面有一个小洞,瓦片被掀开,家里的衣柜玻璃被击的粉碎,碎玻璃还刺破木隔板,飞道隔壁的邻居家。幸亏母亲正在楼下洗衣服才安然无恙。回来才知道,由于黄梅季节雷雨多,古房子都没有避雷器,雷击也正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