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367)盲人推拿——谁能为他们打开一扇“
(2008-11-19 18:18:28)
标签:
盲人推拿医保杂谈 |
田埂说事(367)盲人推拿——谁能为他们打开一扇“医保”之门
前言:歪打正着竟然也有。
在11月5日的《田埂说事》:怎样拉动内需——老田埂出了10个“遐想招术”中,我说了个向市民发放“消费券”的遐想一事。今天看到海峡两岸节目中,台湾竟然真有此举,向全岛市民发放消费券。
昨天我在《田埂说事》中说到,杭州地铁工程层层转包一事,今天有媒体已经披露,现场发现了不少所谓的小头头和小包工头,但是中铁发言人不承认。
看来啊,有时真的能够歪打正着。
好,下面言归正传:
盲人推拿——谁能为他们打开一扇“医保”之门
这几天,因为肩周炎发作,去本地的盲人推拿中心推拿,谁知有不少本地居民,也慕名前来接受自费的推拿理料。
当我问到已经有20年推拿经验的老板:“为什么你这里不能列入医保?”他告诉我:“也没人告诉过他,也不知道怎么弄,更没有人想到过他们和帮助他们”。
当我再问:“你有没有接受过省盲人推拿学校读书和进修。
如今,有10多名都是经过培训的推拿盲人跟随着他,由于该项目不纳入医保,所以生意平平”。
在了解中,许多市民告诉我,这些盲人推拿技术不错、态度也很好,就是因为不是医保,所许多人难以常常前来理料,其实,这些盲人推拿进入医保,有许多条件已经成熟。就不知道这些盲人推拿为什么不能进入医保。
尤其值得商榷的是:如今,颈椎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病司空见惯,而许多市民往往因为许多地方的盲人推拿没有列入医保,需要自己付费,而忽视了平时的推拿和保养,一直延误了病情,非要等到疾病加深,甚至需要动手术时,才突然感到事态的严重。到那时,就不是区区的己十元推拿费的事情了。
于是,我就想到:
1、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就业,是社会各级部门的事情,为什么这些能够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进一步的关心和照顾?
2、许多市民表示,这些盲人的推拿技术都还可以,那么,为什么就没有人为他们打开一扇进入医保的门?
3、如果说,进入医保门槛很高,申请很难,那我就想,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个体的药店,没多久就能够进入医保?
4、如果说推拿属于养护,不能进入医保,那么,本市中医院、市第三医院等地的推拿科,都能够纳入医保,而盲人推拿却不能?
5、俗话说:小病不防,大病就来。这些以预防和早期保养为主的推拿,其实是“花小钱、省大钱”的举措,就是没人认可,而非要等到“省小钱、花大钱”的阶段不可?
6、如果有人说,这些事情国家没有规定,不敢擅自作主,我想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
7、如果说进入医保的需要资质,那么我想,只要有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和一定的检测就足够了,不就是推拿嘛?
8、如果怕管理松散,我们现在有的是卫生局和许多管理部门,进行一下日常监管就完全可以了。
9、如果说是审批执照困难,只要有医院让他们挂靠,实施一些管理手段就可以了,毕竟他们都是社会的弱者。
10、这些盲人推拿,目前已经是有营业执照,关键是没有进入医保,这一步之路为什么就没有人能够帮他们呢?
我认为:对这些残疾人的照顾,我们平时都说的很好听,而且叫的也很响,尤其是到“世界助残日”。更是有声有色,忙的不亦乐乎。然而,到了许多关键和具体的时刻,真正需要帮助时,就把他们放在半路上了,任凭他们自生灭。
鉴于目前全国各地的盲人腿拿和按摩室有许许多多,老田埂呼吁,希望从这些盲人推拿人群中,选择和扶持一批有资质、有条件的推拿室,纳入医保的行列,既是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更宽的就业门,另一方面,为市民提供“防患于未来”的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