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埂说事(348)就几个字咋如此难——文明程度的显

(2008-11-01 17:14:39)
标签:

公交

文明

杂谈

田埂说事(348)就说几个字咋这么难?——文明就在这不经意间

已经两个多月了,因为手伤,所以几乎每天与公交车、出租车和三轮车打交道。

孰不知,就是这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每天都给我不同、或者说是不愉快的感觉。我就纳闷了,在全国都在讲究“后奥运精神”,让“文明常驻华夏”的活动中,尤其是全国各地都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生活的热潮中,为什么作为人称“流动窗口”的公共交通战线,在整个工作和客运途中,说上几句话、有时仅仅只需要几个字,然而咋就那么难?

下面我们就列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1、如果招手到了出租车,在打开车门的一刹那,我从来就没有听到过“你好”或者“您好”这样的问候语。试想,如果你在打开车门的一刹那,遇到温和的问好,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

2、许多公交车在运营途中,靠的是“自动报站器”报站名。然而有的车辆,一旦“自动报站器”出了故障,就凭驾驶员的目光,首先是观察前面站上有没有人等候,然后就是用眼睛的“余光”扫看一下车厢里,有没有下车客的动静。如果谁的动作慢了些,车辆马上从停靠站疾驶而过。很少有驾驶员能够在车厢内询问一下:“有人下车吗”?

3、当有动作比较慢的老年乘客上车后,有的还站着掏钱时,很少有人说:“请坐好,车辆开动了”。而总是一脚油门而去。

4、我有时为了防止因为没有乘客而车辆开过头,总是在临近下客站前的50米左右,很客气地提前告诉驾驶员,前面某站有下车,可是2个月过去了,我每次客气地打招呼,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一个字“恩”或者“知道了”的回答。

5、公交车的门边有一个专门供“老弱病残”坐的位置,而且也标有字体,但有时我常常看到有高龄老人上车,而且该专座上有青年人坐着,但从来就没有听到过驾驶出面帮助招呼:“来,请那位小年轻位置让给那位大娘坐”等这样的招呼声。

6、在公交车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许多外地人不认识路,只知道到那里下车,但是,在他们询问中,譬如:驾驶员,我要到某学校,请问哪里下车?”但是,我基本上没有听到过回答声,不知道是他们专心开车的缘故,还是根本看不起问路人。

7、坐上出租车,有时想问问路,但是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出租车上大概叫“GPS”的自动定位仪,还不知叫“叫车服务器”,竟然是几辆熟悉出祖车主的聊天工具,一直叽叽嘎嘎到底。

8、现在的三轮车,出祖车有许多都是层层转包,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更不用说是规范服务了。譬如你刚刚坐上出祖车或者三轮车,从来就没有听到过“请问到哪里?”这样的问话,而是把“请问到哪里?”简缩成两个字:“哪里”,再加上许多人南腔北调,把“那里”问成了“辣块”?“卧里?”、“啥里”?“拉里”?“什里”?“什泥”等各个地方的土话样板。

9、有时人还没坐稳,车就动了,很少听到过三轮车工人有“坐稳了”这样的提示。

10、有时候,当乘客把大面额的钞票给了出祖车司机,很少有当面叫清的,等到发生了纠葛时,司机扬了扬手中一叠大钞反讥:“你还不如说我这些钱都是你的啊”。

我常常在想,在许多领导干部的工作日程中,或者在许多民间团体的创建活动中,都很注重一些文明行为方面的用语和日常规范。然而,恰恰有许多体现文明和需要文明的日常元素,在平时生活中被忽视了。其实,有时候仅仅只有几句话,或者几个字。给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和放心,成了一道十分温馨的风景,但就是在不经意间给忽略了。

就像上面所说的,不就是常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认为很平常和见怪不怪的小事情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