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342)扭扭捏捏的“房产救市”——终于走
(2008-10-24 18:09:45)
标签:
房产新政执行杂谈 |
田埂说事(342)扭扭捏捏的“房产救市”——终于走到了台前
尽管10天前,国内许多大城市的政府,对“房产救市”一词,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敢直言面对。
但是从本月22日开始,随着财政部发布消息: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更具诱惑力的是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看来,这些新政倒都是围绕着老百姓转。看来,“房产救市”已经从遮遮掩掩和扭扭捏捏中走到了台前。
然而,这救市新政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对其的理解程度有几何?能否真正刺激房产消费?除了让市场来检验以外,我认为还应该对这救市方案出台的背景,作一个客观的了解和分析。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国内经济也出现了一个相对滞缓的过程,尤其是房产市场这个占着国民经济较大比例的产业,更是显现出低迷、疲软和趋缓的状态。因此,流传在国内最频繁的一个词,那就是“房产救市”。同时,围绕着该不该救市?救市的效果大不大?救市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等议论是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出现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点吧”的呼声,希望房产市场再萧条些、房价再降下去,让老百姓能够买得起房。
然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有一定的规律,是与各项产业密切相关的“链式经济”。据国家权威部门披露,目前全国有1.5亿平方米的空置房,如果按照均价5000元来计算,至少有7000个亿在“等客上门”,同样,如果继续任楼市大落、房价大跌,必然导致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进而拖累建筑、建材、家电、设计装潢、金融保险、广告传媒、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行业,造成经济萎缩、失业增多、税收减少、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在加上那些已经购房户,也会导致家庭资产大幅缩水,部分贷款购房的家庭甚至会变为“零资产”、“负资产”,有可能因此引发大量“断供”事件,甚至拖垮银行。
细细分析本次出台的7条房产新政,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每一条仿佛都是围绕着老百姓的实际利益。但是,请大家注意,现在的新政还是停留在文件上,而真正实施这些新政的,还是地方政府和各地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怕就怕各银行在执行这些新政策时,还要拖泥带水和偷工减料。
因此,真的希望这些部门在11月1日开始执行和实施这些利好政策的同时,:
千万不要打折扣、
千万不要掺水份、
千万不要弄虚作假、
千万不要玩数字游戏,
真真切切地按照中央救市新政执行,让老百姓真正有一个优惠购房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