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300)无心插柳——拿了个一等奖
记得在7月份,我曾经在这里说过,应浙江广电集团邀请,写一篇关于浙江电视台如何面对现实的文章。
谁知道,此文章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并在昨天由省宣传部、组织部和广电集团举行的民主恳谈会上,要我做了专题发言。


下面就是我所写的文章:
在创新中创业绩
在业绩中树形象
浙江卫视已经到了在逆境中突围的关键时刻
前言:
作为浙江卫视的一名特约社会监督员,说来也惭愧,平时确实观看本频道的时间不多,如果不是有着“特约监督”的这样一层关系,可能浏览的更少。今天,既然要写这篇关于如何改进和提高新闻宣传水平、提高节目质量、提升收视率的文章,我就撇开浙江卫视所拥有的“与中央保持一致”、“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报道为主旋律”、“权威性较高”、“制作精美”等优势,专门谈点我个人以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我认为,无论是“树新形象、创新业绩”,还是“以科学发展观来创业、创新”,最关键是“在创新中来创新业绩,而只有有了新的业绩,才能树立浙江卫视的新形象”。因此,我就根据目前“卫视林立”、“竞争白热化”和“观众口味日益提高”的现状写此文章,题目是——
《浙江卫视已经到了在逆境中突围的关键时刻》
信息反馈:
为了写此文章,我专门在7月21日我的博客和群体QQ中发了帖子:
有劳各位网友——帮助反馈一些信息
老田埂近日接到“浙江卫视”的邀请,要写一篇《关于如何改进和提高新闻宣传水平、提高节目质量、提升收视率》的文章。因此,烦请各位看过浙江卫视节目的朋友,给我一个信息反馈。
主要围绕着你的看法,就新闻报道、节目编排、广告设置、专题节目等,贡献一点真知灼见。特别是你对浙江卫视是否经常收看?感觉如何?印象怎样?给我一个信息反馈。
在此先行谢过了!!
在收到的信息反馈中,经过总结后,基本上是归纳成以下几种情况:
1、基本不看:我除了看中央卫视
以及自己的地方台以外,其他台基本不看。
2、围绕有特色的看:新闻看中央,娱乐看河南,观点看凤凰,电影看HBO,很少看浙江台。
3、家乡观念:浙江台是我首选电视台,因为它是我的家乡台。
4、认为节目退步:浙江卫视文气太重,早期影响远远大于湖南和江苏,如今却显疲态,要加油!还是要有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栏目,以栏目带动频道收视。
5、以后观看:实在抱歉,不太看浙江,要看便看央视新闻频道,其它频道基本不看.不过以后可以考虑多看看。给您正确的信息反馈!
6、本省观众萎缩:我是浙江观众,重点新闻看中央,民生新闻看其他经济台,卫视基本不看,或者翻台时浏览一下。
7、特色不明显:我感到浙江卫视如果没有比其他电视台明显的优势,就不可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8、有的省市收不到:譬如,广州是被加了密的。
综观以上我的网络调查(当然是我个人的圈子),我作为一名浙江人,又是卫视的监督员,无疑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此,结合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再根据7月21日至27日的节目安排表,我就发表一些个人观点,可能语言中有所偏激、或者有点下车伊始,有点冲撞和贬低的成分,但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又幸亏我们这里是在内部交流,请卫视领导及各位卫视电视人予以谅解。
放下架子
创新观念
我记得两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重振浙江卫视霸主雄风》的文章,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卫视能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能够重新拾起老百姓、特别是浙江观众对我们浙江卫视的青睐、信任和对昔日雄姿的信心,但是两年过去了,我重新观看今天的节目和本次的节目表,我认为仍旧是徘徊在不温不火的境地,非但没有任何的进展,某些方面可能是在逆水行舟。因为随着数字电视的开通,老百姓的电视机里已经不再是廖廖无几的10多个电视频道,而是50多个电视频道在角逐。特别是其他省市的卫视在不断地创新,而我们仍旧在原地踏步,势必被抛在了后面。
我想这可能与我们电视台的主要决策层和栏目策划部有关,因为始终丢不下我是“浙江唯一门户电视台”的架子和声誉,甚至产生了“保安求稳”的思想,或者说一直、或者如今也排在其他省市卫视的前面而沾沾自喜,不愿意、没有认真思考、也不敢过多地去考虑节目创新和突破。
因此我认为,利用今年下半年的时间,认真组织人员,增强人手、搭建策划班子,走出电视台大门,到社会上去,到民众中间去,在反复进行调查、认证、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围绕着明年怎样创新,进行一次大讨论、大反思、大构想、大规划,必要时可以“壮士断臂”或者是“大换血、大撤并、大挪移”,以全新的形式和面孔推向社会。
丰富节目
突出个性
我粗略看了一下节目单,从早晨7点到凌晨结束,就连广告、气象、转播、直销和重播等节目算进去,也只有23档左右的节目,(实际上只有10档左右的节目)。真可谓是节目贫乏,缺少个性。再细细浏览一下,可以说没有一档节目能够冲撞我的眼球,除了5档新闻类节目;5个《子夜》、《雷霆》、《星空》、《假日》、《黄金》等剧场类节目;还有什么呢?就连剧场节目中的电视剧,也都是步了别人的后尘。如此的一周节目单,放到任何一个电视台或者如何一名观众的面前,都会觉得没有新意、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
再细细看每一个节目的设置和命名,除了《新闻超视》有点新意以外,什么《公民行动》、《我爱记歌词》、《母爱总动员》、《七喜打开之旅》等,都是题目平庸、没有个性、甚至有点不伦不类和匪夷所思。
我想,浙江卫视是我省的门户电视台,浙江又是文化大省,为什么就不能够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设置出一些具有权威的、唯一的、文化性强的、深层次思维的、舆论监督精锐和突出个性的电视节目和专栏版块呢?
巧排时间
做深新闻
其实要拉住观众的视线,关键是要与观众的观看时间合拍,以及要合观众的胃口。尤其是新闻播出时间的安排,是个非常科学和巧妙的大问题,而卫视就忽视了这一点,或者说是按照了个人或者城市的作息时间边来安排。譬如,早晨的新闻安排在8点,一般情况下,地市一级的企业、单位都是8点种上班,而城市里的人,8点钟也都在上班途中,谁能够在这个时间段看新闻,岂非怪事?同样,傍晚的《新闻超视》竟然安排在晚上6点,这个时间段,地市一级的市民刚刚下班,根本还没有吃饭,而城市里的市民可能还在归家途中,或者刚刚下班。这不又是一次失去故障看我们新闻的机会吗?在这里,我们就应该想想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为什么安排在早上6点了。譬如在7月23日早上6点40分我特意看了一下卫视,然而在这20分钟时间里,一男一女两名电视购物的促销员在那里哗众取宠地渲染什么“男戴观音女戴佛、观音就是‘官印’的象征,佛是‘佛在我心中,保我永太平’,还有什么”哇……好便宜也……”等节目,而且一连重复播了两遍,我想6点40分,刚巧是上班一族已经起床,还没出门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完全可以设置成我们自己的新闻类节目,而非要等8点早希望。
同样,要想吸引观众,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观众凭什么非要收看你的节目。因此我考虑到,浙江卫视是具有权威性的电视台,因此,在寻找新闻和编播新闻时,就应该摒弃以事论事、蜻蜓点水般的新闻模式,因为每条新闻的发生,包括社会新闻,都有其内在的因素和因果关系,我们应该从新闻的深层次去了解内幕、始末和值得社会借鉴的东西。
做精专栏
打造品牌
并不是我危言耸听,细细看了一下节目单,令人遗憾的是本台没有一个说得上是令人耳目一新、或者是郎郎上口的专栏,更不用说像《焦点访谈》、《鲁豫有约》、《心灵花园》、《高端访谈》和《小崔说事》等这样的精品栏目,就连本省的《1818黄金眼》、《小强热线》、《走进今天》这样的栏目都没有,怎样能够吸引观众定时、定期去守侯观看。记得过去曾经有过《新闻现场》、《亚妮专访》等栏目,到现在还有人会时不时提起,不由得让我想起,做精专栏和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认为,一个电视台必须要具备这样的一个优势,那就是要拥有自己的“当家产品”,那就是名牌栏目,要做到名牌栏目两年一更新,精品专栏年年有创新,尤其是当今社会,既要不断深化和优化名牌栏目,但又要考虑到视角疲劳和社会的冲击和基本,必须年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电视台至少每年要出台1至2个、而且是真正用心去做的精品栏目,直至锻造成品牌栏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今年下半年我们应该做好以下这样10件事情:
1、组建策划中心,对所有的节目进行重新规划、定位、包装。
2、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下访活动”,通过各县市宣传部和广电台,召开民意调查、意见征求和建议反馈座谈会。
3、通过认证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节目介绍和促销宣传活动,重点介绍新推出的精品栏目。
4、重新审定和安排好时间播出表,要做到切合实际、贴近观众。
5、针对社会热点、百姓焦点等,开设一档类似〈焦点访谈〉这样的深层次的舆论监督和《一针见血》这样的言评论栏目。这对一个省级电视台应该是不难的,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觉。
6、做好几档具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文化类节目,包括历史、文化、旅游、考古、遗产等方面的栏目。
7、优化栏目的命名和节目的名称,做到好记、好念、好听、好传颂。
8、发挥省台的优势,每年组织几台影响力强、覆盖面积光、可看性强的文化专场和大型娱乐性节目,类似前几年的“好男儿”、“想唱就唱”等群众参与度极强的节目。还可以引进“名主持”、名新闻人、名娱乐圈人加盟等,利用名人效应,增强收视率。
9、利用门户电视台的优势,努力寻求独家新闻源。其中就包括“委身向下”,与各地、市电视台联手和签约,把一些唯一、独家、涉及面广、具有影响大、可看性强的题材,做成独家新闻。
10、建立新闻联动网络和通讯员队伍,尤其与个基层电视台一起、建立快速互通联动机制,以快速、及时来抢占新闻制高点。与基层监督员、通讯员建立良好、经常、迅速的联系机制,随时获取信息、意见反馈。
总之,以上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看法,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变。从目前状况来看,只有创新才是唯一出路,而我们浙江卫视也已经到了非创新不可的境地,才能够在如此严峻的逆境中突围出去,重树浙江卫视的昔日雄风和霸主地位,否则,则还将徘徊在“二流卫视”的层面中。
如本文章如果与事实有出入,或者言词过激,请大家艰见谅。
当然,此文能够获奖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浙江广电集团所属的各大电视台,已经真正意识到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也有决心来一个“突围”,所以愿意和能够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