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救灾、父母官杂谈 |
1、要确立“重建家园要靠自己”的信心。尽管现在还离不开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帮助和支持,但是树立“自己动手”的决心十分重要,因为我们是本乡本土的人,我们熟悉地型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要树立重建家园我们是主角,而不是配角的观念。
2、动员所有有劳动力的群众“走出帐蓬”。因为现在受伤的群众,无论是在本地还是转送到全国各大医院,他们能够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因此,我们在灾区没有受伤的群众应该尽快放宽心,走出帐篷,自己动手创造生活,投入到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中去,特别对个别没有受伤,而且完全有劳动力的群众做好思想工作,再不要让志愿者或者好心人来送饭递水,包括让别人来考虑天气热了,怎样避高温等日常事情,迅速投身到互助、互帮和互救中去。
3、要进行“爱护子弟兵”和“感谢全国人民”的“感恩”主题教育,让灾区群众明白,没有党中央、国务院、子弟兵和全国人民的支持,灾区的现状绝对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模样,在灾区群众在心目中树立“感恩”观念,要摒弃“我是受灾者,我理应得到帮助,你们帮助我是应该的”等心安理得的观念。
4、以实际行动爱护子弟兵和连续作战的灾区领导,譬如在庄稼地、在炊事房、在房屋修理点,尽可能地劝解放军和领导们多休息一下,不要动辄就让解放军冲在前面,因为这毕竟不是5、12地震刚刚发生时,如今他们真的已经是身心疲惫了。
5、尽管国家规定了灾区群众每天有多少伙食费,也有每月发放多少生活费的规定,但是应该因地制宜,让一些已经恢复生产、能够生产自给的群众,尽快地从“享受群体”中走出来,不拿或者少拿国家救济款,把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也能够较快地激起群众的劳动斗志和自力更生的热情。
6、尽快地组织专门人员,对许多乡镇的小平屋、轻质屋等进行踏看,能够经过修理的。应该即刻予以修复而让农民住进去,这样既减轻了帐篷的压力,更是给了群众回家和生产自救的机会,那样老是停留在“宁左勿右”的思维范畴,以及怕挑担子,而来了个“管它房子好不好,全部居住在帐篷总没错,反正帐篷国家会调来”的“等待主义”思想,应该尽快抛弃。
7、加强灾区群众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既要让他们感受到党和人民所给以的温暖,又要让他们知道全国人民那种无私无畏的支持和帮助是难能可贵的,最终让大家一起走出“被助者”的行列,走进譬如:烧饭、送水、消毒、清理废墟等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行列中。
8、组织灾民进行救灾体验,让他们知道子弟兵的辛劳;组织他们观看本地那些不等不靠,不辞辛劳的本地人,怎样默默无闻地在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情形。
9、尽快建立灾民自救队、治安队、帮工队等,提倡“我为子弟兵守一夜”、“灾民自救义无返顾”和“让子弟兵休息一会儿”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的子弟兵每晚有个“好好睡一觉”的机会,来加深和融洽军民之间的感情。
10、新闻媒体应该及时调整镜头和报道方向,除了及时报道堰塞湖泄洪、人员转移等重点新闻外,应该把重点聚焦在灾民自力更生和走出帐篷自救等方面。